吴门夏日

邗沟风动水萍开,暖日游丝覆酒杯。
吴越旌旗二千载,落霞多处一登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门夏日》是明代诗人蔡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信息
  • 蔡羽,字九逵,是明苏州府吴县人,他以居洞庭西山,自称林屋山人或左虚子。他的乡试多次落第,最终成为一名国子生并授南京翰林孔目。蔡羽好古文,师法先秦、两汉,自视甚高,所作洞庭诸记欲与柳宗元争胜,有《林屋集》、《南馆集》等著作。
  • 作为一位多才的文人,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局限于诗歌创作,还涉及到散文和赋等多种文体的创作。
  1. 作品原文
  • 邗沟风动水萍开,暖日游丝覆酒杯。
  • 吴越旌旗二千载,落霞多处一登台。
  1. 作品鉴赏
  • 此诗通过描绘吴地夏日的自然风光来展现诗人内心的感受。”邗沟风动水萍开,暖日游丝覆酒杯”两句,生动描绘了夏天邗沟两岸的景象,风起水面上漂浮的水萍,温暖的阳光下游丝轻轻覆盖在酒杯之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惬意的氛围。
  • “吴越旌旗二千载,落霞多处一登台”则进一步描绘了历史的沉淀与自然的壮丽相融合的场景。这里的吴越是指吴地和越地,旌旗代表着古代的战争和荣耀,而落霞则暗示着夕阳西下的美景。这种历史与自然的交融使得诗句充满了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1. 背景影响
  • 该诗创作于明朝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通过对扬州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的描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感慨。
  • 《吴门夏日》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后世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其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都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1. 文化意义
  • 《吴门夏日》不仅展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风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传达了诗人对家乡、历史和文化的深厚感情。
  • 同时,此诗也展示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能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吴门夏日》不仅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也是了解明代文人心态和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通过欣赏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