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春日寄友

曲曲宫墙绕御河,春冰消尽水生波。
桃花带雨垂枝重,柳色笼烟隔岸多。
白首蔡邕嗟老矣,青年沈约奈狂何。
典衣莫惜沽新酿,笑听吴姬《子夜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都门春日寄友》是明朝蔡昶创作的一首古典文学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蔡昶,明人,具体生平不详,但据《都门春日寄友》中的诗句“白首蔡邕嗟老矣,青年沈约奈狂何”推测,他可能与蔡邕和沈约有某种关联。
  1. 原文赏析
  • 曲曲墙绕御河,春季冰消尽水生波。桃花带雨垂枝重,柳色笼烟隔岸多。
  • 白首蔡邕都老了,青年沈约是狂什么。衣服没有珍惜沽新酿,笑着听吴姬《子夜歌》。
  1. 作品背景
  • 《都门春日寄友》创作于明朝时期,蔡昶在这首诗中描绘了都门(今北京城)春季的美景,通过对比不同年龄段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青春易逝、时光流逝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作为明代诗歌,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语言精炼、意境深远上。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和美的深刻感悟。
  1. 历史影响
  • 《都门春日寄友》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播。不仅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还被后世多次引用和研究。
  1. 现代价值
  • 《都门春日寄友》不仅是古代诗人留给后世的文化遗产,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审美和思考的空间。通过欣赏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哲学。

《都门春日寄友》作为一篇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典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也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哲理和美学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