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曲宫墙绕御河,春冰消尽水生波。
桃花带雨垂枝重,柳色笼烟隔岸多。
白首蔡邕嗟老矣,青年沈约奈狂何。
典衣莫惜沽新酿,笑听吴姬《子夜歌》。
【注释】
都门:京城大门。春日:春天的早晨或中午。寄友:寄托朋友。曲曲宫墙:曲折迂回的御河之岸。御河:即今北京通惠河,是元代大都城的水系之一,在大都城内环绕一周。春冰消尽:指冬去春来,河水解冻。生波:水浪起伏。桃花带雨:桃花上挂着雨滴。垂枝重,形容桃花枝头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像珍珠一般。柳色笼烟:柳色如烟,雾蒙蒙一片。隔岸:隔着河岸。典衣:典当衣物。莫惜:不要吝惜。沽新酿:买些新酒。笑听吴姬:《子夜歌》:南朝乐府民歌名,相传为晋时吴地(今江苏苏州地区)歌女所唱。
【赏析】
这首诗作于至顺元年(1330年)春天,诗人在京城大门外与友人相聚,并写了这首《都门春日寄友》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曲曲宫墙绕御河”,写诗人站在京城大门外遥望御河之景。曲曲,曲折。宫墙,皇宫四周的围墙。御河,即今北京通惠河。这句描绘出皇城四周环境,宫墙环绕着御河,显得庄严而宏伟。
第二句“春冰消尽水生波”中“春”字点明了时间是春天,“冰消尽”写出了春天的景色。“水生波”则写出了水流的生机勃勃。
第三、四句“桃花带雨垂枝重,柳色笼烟隔岸多。”写桃花和柳树的景色。“带雨”“垂枝”、“重”等词语描绘出了一幅春日的美景。其中“桃花带雨垂枝重”中的“重”字,更增添了桃花的娇艳和婀娜多姿的风韵。而“柳色笼烟”则写出了柳树的婀娜多姿,以及其被烟雾笼罩的朦胧之美。
尾联“白首蔡邕嗟老矣,青年沈约奈狂何?”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感慨。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因反对董卓专权而被陷害,后得司马昭营救得以幸免,又因直言敢谏,得罪权贵而流落南方,晚年生活穷困潦倒。蔡文姬三岁便遭父母双亡,流落江南,嫁给陈留王曹操之子曹丕,封文昭甄皇后。沈约,南朝梁文学家、诗人。年轻时就很有才气,但后来因谄媚刘秀而得到重用。他一生仕途顺利,最后官至尚书令,被封为建安郡公。两句诗句通过蔡邕和沈约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京城大门外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易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同时,诗中所描写的京城大门外景色也富有生动性,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