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志采玉,入海志探珠。
人各有所志,志异乐亦殊。
若人志耕桑,早卜田园居。
花竹秀五亩,负郭多膏腴。
方春东作兴,僮仆耕且锄。
西成多黍稌,高廪丰积储。
为酒聚亲宾,烹羔鲙池鱼。
醉后陶然乐,击壤歌康衢。
自夸生此世,有幸逢唐虞。
既为尧舜民,不乐复何如。
乐志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乐志斋”是明代诗人邓林创作的作品,位于御花园西南。它始建于明代,原为7间,清乾隆年间扩建成两层楼阁式,名为养性斋。后来因改名为养性斋,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得到了保留 。
《乐志斋》是明末诗人邓林所作,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中写到“登山志采玉,入海志探珠”,表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与向往。在邓林的眼中,人生各有所志,而志异乐亦殊。这反映了邓林的人生哲学——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
乐志斋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据记载,顺治皇帝入关后仍赋其“乐志斋”的清篆字匾额。这一历史事件表明,乐志斋不仅在清朝时期保持了其原名,还继续承载着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
养性斋的命名体现了清代对前朝文化遗产的尊重。在清代,虽然乐志斋已更名为养性斋,但这个名称保留了原意,并延续了历史文脉。这种传承显示了清代统治者对明朝文化的尊重以及文化继承的重要性。
乐志斋作为皇家园林的一部分,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曾是皇帝修禊之地,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地位。因此,乐志斋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地点。
乐志斋不仅仅是邓林一首诗的载体,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通过对乐志斋及其相关历史的深入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及其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