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桥渡

金碧丛中芳未歇,天风淅淅东井冽。道人一醉紫霞归,双眼玲珑弄秋月。
双眼玲珑弄秋月,渔声何处施罛濊。便将野渡作星槎,直泛银河访机织。
一水盈盈异悲悦,我欲万丈驾云梁,无劳太史虚饶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仙桥渡》是明代诗人郑一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以下是对《仙桥渡》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郑一统,字朝庆,号紫坡、碧河,是明代的一位重要诗人。他出生于揭阳,是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然而,由于其父去世,他在嘉靖二十一年起复后便去世了。尽管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但他的创作却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
  2. 诗歌内容:《仙桥渡》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宇宙奥秘的感悟。首句金碧丛中芳未歇,天风淅淅东井冽,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观。接着,道人一醉紫霞归,双眼玲珑弄秋月,通过道士醉酒归来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诗歌的浪漫氛围。最后两句将野渡作星槎,直泛银河访机织,则寓意着人生的漂泊与追求,以及对于更高境界的追求。
  3. 文化影响:《仙桥渡》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历史和文化层面也具有深远的影响。例如,在清代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对其作者的记载,显示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和经济条件,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明代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料。

《仙桥渡》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一个文化的见证。它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宇宙的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不仅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