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道中朱荆玉携酒同弟学张懋纬承宰承藻承衮送至东林寺

寺下长江澹不流,寺边秋色拥行舟。
裘非紫绮劳相问,会有青樽慰远游。
伐荻此时聊晤语,班荆何日重淹留。
悬知后夜遥相忆,雪满苍山月满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远道中朱荆玉携酒同弟学张懋纬承宰承藻承衮送至东林寺》是明代诗人郑学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从历史和文化背景来看,郑学醇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诗风鼎盛的时代。他的创作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作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宁静,这种情感在今天的读者中依然能够引起共鸣。

从艺术形式和技巧来看,这首律诗遵循了古代诗歌严格的格律规范,每一联都严格对应,押韵严谨,音韵悦耳。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尤其是“寺下长江澹不流,寺边秋色拥行舟”这一联,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从思想内涵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诗人似乎在引导人们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这种思考超越了时代,对现代人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清远道中朱荆玉携酒同弟学张懋纬承宰承藻承衮送至东林寺》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艺术价值和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它不仅是郑学醇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