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太守何翩翩,归来但扫落花眠。落花坛临孟津口,白岸苍波称钓叟。
门前车马又纷纷,此翁惟视南天云。云里高台已如扫,风前冶苑徒空闻。
空闻金埒随山溜,复道丰阡成野堠。已令饥鹤调中悲,不放斯獒草头走。
洛中胜事先自知,塞上风烟那复为。冷泉浇竹离披长,听与檀郎写《楚辞》。
云中太守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云中太守歌”是明代诗人赵贞吉所作,全文如下:云中太守何翩翩,归来但扫落花眠。落花坛临孟津口,白岸苍波称钓叟。门前车马又纷纷,此翁惟视南天云。云里高台已如扫,风前冶苑徒空闻。空闻金埒随山溜,复道丰阡成野堠。这首作品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归隐者的形象,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闲适生活和淡泊名利的境界。
赵贞吉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以及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云中太守”象征着诗人自己,他在官场失意后选择归隐,过着清静的生活,只关注于自然的美和内心的平静。这种态度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思想倾向。
在艺术表现上,赵贞吉采用了简练而含蓄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传达内心的情感和境界。诗中的“落花”、“白岸”等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感人。
赵贞吉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和批判,显示了诗人深刻的思想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通过对《云中太守歌》的赏析,可以感受到赵贞吉诗歌的魅力,以及他所倡导的文人精神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云中太守歌》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作品,也是一幅描绘理想生活图景的画卷。它展示了一个文人追求的精神高地,以及在喧嚣尘世中保持心灵宁静的愿望。对于现代人而言,这首诗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