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西席陈玉阳携年儿南归二首

肝胆久相照,吾儿即若儿。
趋庭惭问礼,立雪得严师。
绛帐春风早,青灯夜漏迟。
谁能弹别鹤,正值岁寒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提供的链接内容指向的是明代邓云霄的《送西席陈玉阳携年儿南归二首其一》的原文及其翻译,该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一位严师和慈父的双重敬仰。接下来将围绕此文学作品展开讨论: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邓云霄是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
  • 文学成就:邓云霄著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共计2415篇诗文,展现了丰富的文学创作才能。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诗歌原文:《送西席陈玉阳携年儿南归二首·其一》原文翻译为“肝胆久相照,吾儿即若儿。趋庭惭问礼,立雪得严师。绛帐春风早,青灯夜漏迟。谁能弹别鹤,正值岁寒时。”。
  • 诗词赏析:该诗通过描绘一幅师生情深的画面,表达了对严师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望。诗句中“趋庭惭问礼”和“立雪得严师”,生动地描绘了陈玉阳严父的形象,而“绛帐春风早”与“青灯夜漏迟”则体现了教师辛勤工作的情景。
  1. 文学价值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示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期望。
  • 艺术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使诗歌富有诗意且充满情感。
  1. 历史意义
  • 文化传承:作为明代的作品,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教育观念和文化风貌,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 教育影响:通过对严师形象的塑造和赞美,激发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师的尊敬。
  1. 后世影响
  • 读者反响:该诗在后世受到广泛赞誉,成为了解明代教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
  • 教育启示:诗歌中的师生情深和严师形象,对现代教育仍有启发意义,激励人们在教育孩子时既要严格要求也要给予关爱。

《送西席陈玉阳携年儿南归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师生情谊的诗作,也是邓云霄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理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