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靖虏晓发

初冬发靖虏,残雪照山头。
冽气凝青嶂,寒光迫翠裘。
孤臣愁绝塞,万里望中州。
扰扰无东计,悽悽欲岁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冬日靖虏晓发》是明代赵完璧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详细探讨:

  1. 作者介绍
  • 赵完璧:他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其创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忧国忧民为主题,体现了明代文人关注时局、忧思国运的文化特点。他的文学成就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诗歌方面有着较高的评价。
  1. 诗歌原文
  • 初冬发靖虏,残雪照山头:描绘了一幅初冬季节,残雪覆盖山头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冷清而坚毅的美。
  • 冽气凝青嶂,寒光迫翠裘:形容天气寒冷,寒气凝结在青翠的山峦之上,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幽静而苍凉。
  • 孤臣愁绝塞,万里望中州:表达了诗人作为边关将士,孤独地站在边疆,望着遥远的家乡,内心充满了忧愁与思乡之情。
  • 扰扰无东计,凄凄欲岁遒:反映了诗人面对国家大事无能为力的焦虑和对未来岁月的无奈感受。
  1.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冬日靖虏晓发》运用了典型的意象叠加手法,通过“残雪”、“寒光”等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 情感表达:这首诗渗透着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展现了诗人在国难当头时的忧国忧民之情。
  • 文化背景: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身处乱世之中,其作品自然带有很强的时代烙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和文人的内心世界。
  1. 历史意义
  • 反映时代背景:《冬日靖虏晓发》的创作时期正值明末战乱频繁之际,诗人的生活和思想深受时代影响,其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 传承文化价值:赵完璧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而且在后来也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现代启示
  • 爱国情怀的传承:《冬日靖虏晓发》所体现的爱国情怀对于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和平年代,人们应当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积极承担起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 文学创新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文学创作不应仅仅停留在模仿和复刻前人的作品,而应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探索,以更好地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变迁。

《冬日靖虏晓发》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是明代文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深切关怀的产物,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应对当前和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