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中红梅

鲛人暗处冯夷国,织出丹绡如血色。龙王窃夺龙女哗,碎裂一声飞作花。
铁网千年沉海底,网得珊瑚价无此。剪裁不用并州刀,五出妆成三尺高。
舶商载归冻不折,入手火星弹指热。君不见惊人岂在红颜子,鼎味元生清白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瓶中红梅》是明末清初诗人彭孙贻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梅花在瓶中的静美与坚韧。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背景:《瓶中红梅》的作者是彭孙贻,字仲谋,一字羿仁,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彭孙贻是明末清初浙江海盐人,出身书香门第,其父亲因守土死于赣州,他奔走寻父骸骨,布衣蔬食长达二十余年。这样的生活经历,无疑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 诗歌原文:《瓶中红梅》的原文为“朱萼初含乳,檀心已送春。清影临香案,依依傍主人。”。这四句诗简洁地描绘了梅花在瓶中的景象,朱萼指梅花的花朵,乳即花苞,檀心指花蕊,清影则是梅花的影子,香案是指用来摆放物品的桌子。整首诗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展现了梅花在瓶中虽处逆境但依然傲然绽放的美丽。
  3. 艺术特色:《瓶中红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它以梅花作为主体,通过对梅花形态和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人通过“清影临香案,依依傍主人”这一形象,表达了梅花虽然孤独但依然坚韧不拔的品质。
  4. 文化内涵:《瓶中红梅》不仅是一首描写梅花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之美的崇尚以及对坚韧品质的赞美。梅花因其在寒冬中盛开的特性,常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不屈、高洁独立的品格。

《瓶中红梅》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也使其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