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衰柳

露叶烟梢翠色浮,向人长是弄春柔。
多情自是多憔悴,莫向西风错怨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衰柳》是清代曹兰荪的诗作,通过描绘春日柳树与秋风中柳丝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凋零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品原文
  • 忆昔春光烂漫时,鹂梭燕剪影参差。
  • 而今残照西风里,刺与秋虫挂网丝。
  1. 作者介绍
  • 曹兰荪字心言,清道光年间人,能诗文。
  1. 作品鉴赏
  • 意象运用:诗中的“柳”既是自然物也象征生命力。春天的柳树象征着生机勃勃,而秋风中的柳树则暗示着生命的凋零。这种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柳”的形象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这种情感既深沉又含蓄,使人回味无穷。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那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和变革时期,文人墨客普遍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
  • 文化环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曹兰荪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其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追求。
  1. 文学价值
  • 艺术成就:曹兰荪的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赢得了后世的赞誉。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更是研究清代诗词的重要文献。
  • 文化意义: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揭示了人与自然、历史和文化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视角。

《咏衰柳》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的诗歌,也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