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燕台春草送袁司徒乃弟还广

昨夜东风蓟苑过,晓吹新绿满关河。
冶游细马骄如许,归去王孙怨几多。
湛湛暗凝霄露润,凄凄晴带野烟和。
最怜别后池塘梦,江北江南奈远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燕台春草送袁司徒乃弟还广》是明代诗人刘克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明嘉靖年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蓟地的自然景象,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深情厚意和对未来相聚的期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昨夜东风蓟苑过,晓吹新绿满关河。
    冶游细马骄如许,归去王孙怨几多。
    湛湛暗凝霄露润,凄凄晴带野烟和。
    最怜别后池塘梦,江北江南奈远何。

  2. 诗句解析

  • 昨夜东风蓟苑过:描述了昨夜春风拂过蓟地的情景,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和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 晓吹新绿满关河:晓风送来新绿,使得关口和河边都充满了生机。这里的“晓吹”可能是指清晨的微风,而“新绿”则是指春天特有的嫩绿色彩。
  • 冶游细马骄如许:描绘了骏马在冶游中显得格外骄傲,这可能意味着主人对于马匹的喜爱或对旅途的自由享受。
  • 归去王孙怨几多:反映了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离去后的深深思念。
  • 湛湛暗凝霄露润,凄凄晴带野烟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 最怜别后池塘梦:表达了作者在分别之后,对与朋友共度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 江北江南奈远何:这句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地理距离感的无奈。
  1. 文学价值
  • 作为明朝的诗歌作品,它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春风、新绿、晓风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情感。
  • 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嘉靖年间,这一时期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现状。
  • 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1. 艺术手法
  • 使用了对比手法,比如春风与晓风的描绘,既展示了季节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变化。
  • 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即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层次感。
  • 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文化意义
  • 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理念。
  • 在现代社会,人们仍然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示和感动,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赋得燕台春草送袁司徒乃弟还广》不仅是明朝诗歌的一个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于文学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这首诗都是值得深入探索和品味的宝贵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