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花溪义士

谁是勤王第一勋,最怜乌合起江村。
赤心海峤悬天日,白羽屯营变雾云。
无处中原干净地,敢辞一介复仇军。
古来忠愤多遗恨,成败英雄未可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花溪义士》是明代诗人樊王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樊王家,字孟泰,东莞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一六〇七)进士,授江西广昌知县,擢工部主事,历仕广西提学副使。他的创作生涯中涉及多个职务,其作品反映了他多方面的社会经验和深厚的文学修养。

  2. 诗歌原文:谁是勤王第一勋,最怜乌合起江村。赤心海峤悬天日,白羽屯营变雾云。无处中原乾净地,敢辞一介复仇军。古来忠愤多遗恨,成败英雄未可论。

  3. 诗歌鉴赏:《吊花溪义士》以其深邃的历史意蕴和激昂的爱国情感,成为研究明代历史和文学作品的重要文献。樊王家的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能,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感。

  4. 历史文化背景:该诗创作于明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国家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诗中的“谁是勤王第一勋”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保卫国家的勇士的敬仰之情。同时,“古来忠愤多遗恨”则揭示了历史上许多忠臣烈士因无法实现理想而抱恨终身的悲剧命运。

  5. 艺术特色:樊王家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赤心海峤悬天日”和“白羽屯营变雾云”,通过这些形象化的描写,加深了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此外,整首诗的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既有豪放之气,又不乏细腻之处,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

  6. 现实意义:通过对《吊花溪义士》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人们面对困难与挑战时,能够像诗人一样保持忠诚与勇气,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吊花溪义士》不仅仅是一首反映历史事件或抒发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和文化符号。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激发人们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