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蜡烛庵俊上人房

城外春江动客愁,江边细草绿悠悠。
还将短发临岐路,畏向东风忆旧游。
斜日远天归雁急,薄寒孤馆落花稠。
青灯不放还乡梦,一夜肠回一万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蜡烛庵俊上人房》是明代诗人刘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春天旅居他乡时的愁思和对往事的回忆。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刘基,字伯温,号玄真子,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文作品深受后世推崇,尤其是其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
  2. 诗歌原文:《宿蜡烛庵俊上人房》,城外春江动客愁,江边细草绿悠悠。还将短发临岐路,畏向东风忆旧游。斜日远天归雁急,薄寒孤馆落花稠。青灯不放还乡梦,一夜肠回一万周。
  3. 内容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江边景色和诗人自身的感受,展现了一幅充满哀愁与怀旧的画面。首句“城外春江动客愁”直接点出了诗人因身处异乡而产生的孤独与忧愁。第二句“江边细草绿悠悠”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春日江边的宁静景象,而“还将短发临岐路”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第三句“畏向东风忆旧游”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故土的眷恋。第四句“斜日远天归雁急”则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氛围,使整首诗的情绪更加复杂。最后一句“青灯不放还乡梦,一夜肠回一万周”则是诗人对自己情感的真实写照,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无法摆脱的羁绊。
  4. 艺术特色:该诗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它采用了典型的抒情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其次,这首诗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最后,这首诗在结构上也颇具匠心,通过前后呼应、对比映衬等手法,使得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丰富。
  5. 文化价值:从文化角度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刘基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元末明初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历史见证。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某些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对于研究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6. 现代应用:在现代社会中,这首诗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研究,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或是对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这首诗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它也启示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并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宿蜡烛庵俊上人房》作为明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现代应用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