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废圃残菊

旧菊将芜尚有根,高秋相顾耿无言。
芳心不共青莎死,生态犹欺白露繁。
要待灵均餐落蕊,从教元亮耻空尊。
何人解识凄凉意,分付寒螀仔细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悼废圃残菊》是元末明初刘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文学价值、艺术特色以及历史意义: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刘基,字伯温,谥号文成,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卓越的贡献,而且在文学创作上也留下了不朽之作。
  • 文化成就:刘基的诗文集《诚意伯文集》中收录了他许多作品,其中《悼废圃残菊》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1. 诗歌原文
  • 旧菊将芜尚有根,高秋相顾耿无言。芳心不共青莎死,生态犹欺白露繁。要待灵均餐落蕊,从教元亮耻空尊。何人解识凄凉意,分付
  1. 艺术特色
  • 情感表达:诗中的“旧菊将芜尚有根”表达了一种坚持与顽强的生存意志;“高秋相顾耿无言”则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孤寂与无声的对话。
  • 意象运用:诗人通过菊花的生长状态来比喻自己的遭遇,如“芳心不共青莎死”和“生态犹欺白露繁”,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
  1. 历史意义
  • 文化传承:此诗反映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 文学价值:作为刘基的代表作之一,其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1. 社会影响
  • 后世评价:历代以来,《悼废圃残菊》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赞誉,被多次引用和研究。
  • 广泛流传:诗篇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在民间广泛传唱,成为人们口中的佳句。

《悼废圃残菊》不仅是刘基个人文学创作的重要成果,也是元末明初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也能够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启示和精神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