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怀渭字清远,胸蟠文史三千卷。
雪晴太白玉为峰,月出蓝田金作巘。
少年挟策走四方,要看蓬莱水清浅。
燕山帝京龙象会,璿台宝林发关键。
横空雕鸮撇高秋,纵辔骅骝逸长畈。
庞眉老宿皆震惊,观者解颐陪者赧。
奎章学士虞邵庵,唶唶称夸枯舌本。
连床笑语到晨鸡,走笔赠言何款悃。
转头霜雨四十年,万事茫茫不堪忖。
江湖簸浪客舟寒,地炉宿火僧房暖。
我来邂逅一见之,忆曾相识嗟成谖。
世士如公良所希,方外只今还有限。
我如垑马贯薮泽,络以羁鞿知必踠。
老来耗耄百事违,况俾三卢宅愁眼。
甚欲归依白莲宇,其柰素餐非力垦。
寄言聊复写中怀,白石清泉犹未晚。
寄赠怀渭上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赠怀渭上人》是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刘基的一首七言古诗。
《寄赠怀渭上人》这首诗作于元末明初,由刘基创作。诗中描述了一位名叫怀渭的僧侣,通过丰富的文史知识和高远的志向,以及其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世界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是刘基个人情感的抒发,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学问与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诗的开头部分“老僧怀渭字清远,胸蟠文史三千卷”就描绘了怀渭禅师渊博的学识和崇高的精神追求,他不仅拥有丰富的知识,而且有着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这种描述不仅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肯定,也体现了刘基对于理想人格的推崇。
诗中的“少年挟策走四方,要看蓬莱水清浅”反映了怀渭禅师年轻时的抱负和行动力。这里的“蓬莱水清浅”隐喻着理想的追求,表明他曾经有过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这些理想或许已经有所变化或淡化。这既是一种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
诗中的“燕山帝京龙象会,璇台宝林发关键”则展示了怀渭禅师在政治和学术上的影响力。这里的“燕山帝京”、“璇台宝林”都是指代高级的政治和文化机构,而“发关键”则意味着他在这些领域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样的描述不仅彰显了怀渭禅师的才能和成就,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转头霜雨四十年,万事茫茫不堪忖。”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于世事变迁无力回天的无奈。这种情感表达,既是对个人经历的总结,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索。
《寄赠怀渭上人》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人生经验和深刻道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不仅能够领略到刘基的文学才华,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知识和社会责任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