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犯 · 秋夜

夜何其,星移漏转,凉蟾照无睡。宝筝弦断,金雁与青釭,相对憔悴。塞鸿过尽人千里。馀香怨绣被。但满眼、碧云红树,阑干空自倚。
阶前暗蛩最殷勤,悽悽似向我、说他情意。莎露冷,相将到、晓霜开蕊。惟应有、素娥未老,曾几见、桑田成海水。任浪语、愁来堪遣,君看明镜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基的《花犯 · 秋夜》是一首元代诗歌,创作于元末明初。该诗以其优美的意境、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刘基(约1311年-约1375年),字伯温,号潜夫,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与朱元璋有深厚关系,后成为明朝开国元勋之一。他的诗词作品多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 作品原文:《花犯 秋夜》原文如下:
    夜何其,星移漏转,凉蟾照无睡。宝筝弦断,金雁与青釭,相对憔悴。塞鸿过尽人千里。馀香怨绣被。但满眼、碧云红树,阑干空自倚。

  3. 作品鉴赏:《花犯 · 秋夜》通过描绘一幅寂静而略带忧郁的秋夜图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中“宝筝弦断”象征了生活的不幸或离愁别绪;“金雁与青釭”,则是夜晚的象征,两者相伴却因琴弦断裂而相对憔悴,反映了诗人与爱人之间的感情遭遇。同时,“塞鸿过尽人千里”则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思念之情。整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情感共鸣。

刘基的《花犯 · 秋夜》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激发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