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暗烽烟暮,楼船几度过。
崃云吞落日,堤柳接长河。
孤鹤腾清汉,灵犀起白波。
何人仍缓带,倚棹听渔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海暗烽烟暮,楼船几度过。
崃云吞落日,堤柳接长河。
孤鹤腾清汉,灵犀起白波。
何人仍缓带,倚棹听渔歌。
《经犀牛峡》是明代诗人樊起龙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关于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樊起龙,字曦墅,明思宗崇祯十二年(一六三九)武举人,任广海南头京口提点禁尉副将事。他的生平事迹在《岭南五朝诗选》卷六中有记载。樊起龙以其才华和经历,在文学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诗歌原文:海暗烽烟暮,楼船几度过。崃云吞落日,堤柳接长河。孤鹤腾清汉,灵犀起白波。何人仍缓带,倚棹听渔歌。
赏析与解读:樊起龙的这首《经犀牛峡》,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诗句中“海暗烽烟暮”传达出一种苍茫而古老的氛围;“楼船几度过”则让人联想到历史的痕迹与沧桑变化。接着,诗人用“崃云吞落日,堤柳接长河”形象地勾勒出夕阳下的景色,以及河流两岸的风景。“孤鹤腾清汉,灵犀起白波”中的“孤鹤”象征着自由与远方,而“灵犀起白波”则增添了一丝神秘与灵动之感。最后两句“何人仍缓带,倚棹听渔歌”则是对生活情趣的一种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不仅能感受到樊起龙深厚的文学造诣,还能深入理解明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和文化特点。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明代历史与文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