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桥前行药时,学得休粮脚自支。
三夫敢借官家力,日理芒鞋去莫疑。
园中行药过秋枫桥作三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园中行药过秋枫桥作三首》是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的一组诗歌,共三首。
这组诗歌通过描绘秋天枫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感悟。下面将深入分析每一首诗的含义和特色:
- 诗一赏析
- 内容解析:《园中行药过秋枫桥作三首》的第一首,“枫树桥前行药时,学得休粮脚自支”,描述了诗人在枫桥边行走采药的情景,通过学习休粮法来保持身体轻盈。这里的”休粮”是指一种养生方法,通过断食或少食来减少体内能量消耗,达到轻身的目的。
- 象征意义:此首诗象征着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追求身心自由的境界。在物质丰富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选择在枫桥边采药,远离尘嚣,体现了他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价值观。
- 诗二赏析
- 内容解析:《园中行药过秋枫桥作三首》的第二首,“瘦躯如鹤已身轻,欲试看山蜡屐行”,展现了诗人穿着蜡屐在山上行走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其超凡脱俗的气质与生活态度。蜡屐是古代的一种鞋履,因其材质的特性而得名,常被用于山路行走。
- 象征意义:诗人通过这种看似简陋但实则能助其保持轻盈的行动方式,隐喻了他对于简朴生活方式的推崇及内心的宁静。
- 诗三赏析
- 内容解析:《园中行药过秋枫桥作三首》的最后一首,“庞公不解入州城,愧客扶锄问姓名。莫笑曾从大夫后,赐归犹是老田更”,则转向了对历史人物庞公的故事进行描述。庞公是东汉时期的一位隐士,以淡泊名利、归隐田园著称。
- 象征意义:诗人通过提及庞公的故事,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纷扰的世界,却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独立。同时,也暗喻了自己即使曾经受到高位厚禄,最终仍旧选择回归平凡,享受田园生活。
《园中行药过秋枫桥作三首》不仅是一组描写自然美景与内心世界交融的诗歌,更是诗人对于人生态度与哲学思考的深刻体现。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是他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