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耕轩歌

朝舌耕兮暮笔耕,莫知我艰兮聊资生。人喜读书近浮名,我悔读书不能行。
黄钟弃兮瓦釜鸣,季女思饥兮幽人贞。北风寒兮孤月明,我将荒遁兮就学苏门长啸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耕轩歌·朝舌耕兮暮笔耕》是明代诗人欧主遇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读书与耕作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背景与主题:《自耕轩歌》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体现了他对于读书与实际生活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诗中“莫知我艰兮聊资生”、“人喜读书近浮名,我悔读书不能行”等句,深刻地批判了当时社会过分追求功名利禄的风气,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辛酸。
  2. 艺术特色与鉴赏价值:《自耕轩歌》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深邃的哲理和鲜明的个性,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研究中国古代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读书与人生、功利与价值之间关系的看法和思考。
  3. 作者背景与创作动机:《自耕轩歌》的作者是一个生活在明朝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多涉及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由于其作品中表现出的深刻思想和独特风格,使得《自耕轩歌》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通过了解作者的背景和他的创作动机,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

《自耕轩歌·朝舌耕兮暮笔耕》不仅是一首反映作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诗歌,也是一部展现古代文人思想风貌和精神追求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深入了解,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化特征和文人群体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