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桓对酒

对酒乌桓国,多愁白发翁。
家乡六千里,生计一丝风。
净几闲清简,空囊老漆弓。
幸逢烽火息,何必事奇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乌桓对酒》是明朝刘璟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作者介绍:刘璟,字仲璟,明浙江青田人,与其父刘基同为文学巨匠。他博学多才,尤深禅学,有《易斋集》、《无隐集》等著作传世。
  • 生平事迹:刘璟曾拜閤门使,后因参与李景隆军事而兵败,归家后成病而终。
  1. 诗词原文
  • 原文:对酒乌桓国,多愁白发翁。家乡六千里,生计一丝风。净几閒清简,空囊老漆弓。幸逢烽火息,何必事奇功。
  • 译文:面对乌桓国这一陌生的环境,诗人不禁感慨万千。他想到自己的家乡距离这里遥远,生计艰难,生活如同一根细丝般脆弱。他清理书桌,寻找内心的平静,但空荡的囊袋使他感到力不从心。幸运的是,边境的烽火已经被平息,他无需再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功名。
  1. 作品赏析
  • 思想内涵:诗中“多愁白发翁”反映了诗人对故乡和亲情的深切思念;“家乡六千里,生计一丝风”则揭示了诗人面对艰苦生存环境的无奈与辛酸;“幸逢烽火息,何必事奇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无益追求。
  • 艺术手法: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特别是结尾处的感慨,让人深思。

《乌桓对酒》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饱含深情的历史见证和文学佳作。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命运与情感,也折射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心理状态。通过品鉴这首诗,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明朝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