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肴

竟日高斋常闭户,一年春事镜中抛。
莲知覆水抽新藕,燕尚衔泥补旧巢。
不惜芳菲盈绮阁,袛缘历乱遍芳郊。
雨中红杏犹含泪,若见桃花为解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八肴》是一首明代诗人欧必元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十八肴》的作者是明代诗人欧必元。他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影响。欧必元生活在明朝时期,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同时也展现了个人的文学追求。

  2.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易逝、世事沧桑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无常的无奈。

  3. 艺术特色:从诗歌的结构来看,《十八肴》采用了严谨的七言律诗形式,韵律和谐,朗朗上口。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莲知覆水抽新藕,燕尚衔泥补旧巢”等句子,生动描绘了季节变换下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起伏变化。

  4. 文化价值:《十八肴》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价值。它通过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美和生活哲理的赞美,为人们提供了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视角。

《十八肴》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一直吸引着后世无数读者的关注。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