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伟葵园得萧字

朔风霜气晚萧萧,秋尽江南万木凋。
乍见寒林挂新月,便看松涧引江潮。
陶公雅有黄花约,慧远何妨白社招。
醉别溪头三笑去,一尊休更问河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裕伟葵园得萧字》是明代诗人欧必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李裕伟葵园得萧字》的作者是欧必元,他是一位在明朝有着重要影响的文人,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体情感。欧必元的生平经历复杂多样,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作,还与陈子壮、黎遂球等一同修复南园旧社,被称为“南园十二子”。欧必元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 诗歌原文:《李裕伟葵园得萧字》全诗如下:朔风霜气晚萧萧,秋尽江南万木凋。乍见寒林挂新月,便看松涧引江潮。陶公雅有黄花约,慧远何妨白社招。醉别溪头三笑去,一尊休更问河桥。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欧必元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他对人生、友情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3. 艺术特色:欧必元的这首诗在艺术上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首先,其语言精炼而富有画面感,能够将读者带入到那个寒冷而又美丽的秋夜之中。其次,其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自然景象到人事情感,层层推进,使得整首诗既有深沉的思考又有细腻的情感流露。最后,其意境深远,无论是对萧瑟秋风的描绘,还是对友情的抒发,都在无声中传达出作者对于生命与自然的感悟和敬畏。
  4. 历史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同样不容忽视。它创作于明朝末年,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的生活和思想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欧必元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通过诗歌表达出了他对时代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精神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李裕伟葵园得萧字》不仅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可以从中汲取到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与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