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霜气晚萧萧,秋尽江南万木凋。
乍见寒林挂新月,便看松涧引江潮。
陶公雅有黄花约,慧远何妨白社招。
醉别溪头三笑去,一尊休更问河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裕伟创作的,描述了他在葵园中看到萧字后引发的感慨和联想。
我们来看第一句:“朔风霜气晚萧萧,秋尽江南万木凋。”这里的“霜气”指的是秋天特有的寒气,而“萧萧”则形容风声凄厉。这句诗描绘了秋天的夜晚,寒气逼人,树木都凋零了。诗人用“秋尽江南万木凋”来表达他对秋天结束的感受,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
我们看到第二句:“乍见寒林挂新月,便看松涧引江潮。”这里,“新月”意味着初升的月亮,而“松涧”是指山间的溪流。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他看到寒林中的新月和松涧中的江潮,这些景象让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我们看到第三句:“陶公雅有黄花约,慧远何妨白社招。”这里,“陶公”指的是陶渊明,他以菊花作为象征,表示自己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而“慧远”则指的是慧能大师,他以佛教为信仰基础,提倡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