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芳问到湘漓,京兆文章是我师。
已遇哲兄知梦草,欲从难弟听吹篪。
烟花故国怜三月,杨柳津头折数枝。
便付一徽流水去,赏心应不负钟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十年芳问到湘漓,京兆文章是我师。
已遇哲兄知梦草,欲从难弟听吹篪。
烟花故国怜三月,杨柳津头折数枝。
便付一徽流水去,赏心应不负钟期。
《寄张孝廉公仲》是明代诗人欧必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蕴。
欧必元(约公元1475年-1526年前后),字孟长,号静山,明代诗人。他在明初的文坛上享有较高的声誉,与杨维桢、高启等并称为“弘治四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壮志之作,也有细腻深沉的感慨之篇。而《寄張孝廉公仲》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从创作时间上看,这首诗是欧必元在明朝初期所作。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受到了国家政治氛围的影响,文人士大夫们在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抱负的同时,也不忘关心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寄張孝廉公仲》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的了解,不仅能更好地欣赏其艺术价值,而且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感。
欧必元的《寄张孝廉公仲》不仅是明代诗歌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们对社会责任的积极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