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芳问到湘漓,京兆文章是我师。
已遇哲兄知梦草,欲从难弟听吹篪。
烟花故国怜三月,杨柳津头折数枝。
便付一徽流水去,赏心应不负钟期。

十年芳问到湘漓,京兆文章是我师。

【注释】: 十年:指十年寒窗苦读。芳年:年轻有为的时期。湘漓:湖南漓江,这里以“湘漓”代指湖南。京兆:唐代长安城四周分十道,称京兆,是当时首都所在地。此处以“京兆”代指京城长安。文章:学问或文采。我师:你的老师(张孝廉公仲)。

已遇哲兄知梦草,欲从难弟听吹篪。

【注释】: 已遇:已经遇到。哲兄:明智的朋友。知梦草:指知道《易经》中梦卦的意思。梦草:《易经·系辞传》说:“梦何谓也?吉凶之先见者也。”梦草即指此。难弟:与自己同难共苦的弟弟。吹篪:古乐器名,竹制,上圆下方。比喻兄弟情深。

烟花故国怜三月,杨柳津头折数枝。

【注释】: 烟花:指柳絮。故国:家乡。怜:爱怜。三月:指春日。津头:渡口。折:折断。数枝:几枝。

便付一徽流水去,赏心应不负钟期。

【注释】: 便:就;付:赠给;徽州府产的一种玉,这里指徽墨。钟期:钟子期,春秋时人,善于击磬,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鼓琴,认为再弹也弹不出当年的乐音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寄给好友张公仲的。全诗四句,每一句都包含一个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了解到诗歌的大致内容和诗人的感情。

第一句“十年芳问到湘漓”,描述了作者在十年寒窗苦读后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这里的“芳问”指的是青春的美好时光,而“湘漓”则是指湖南漓江,用“湘漓”代指湖南。这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对青春岁月的珍惜和感慨。

第二句“京兆文章是我师”,则是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京兆”指的是京城长安,而“文章”则是指学问或文采。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的尊重和珍视,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朋友张公仲的仰慕之情。

第三句“已遇哲兄知梦草”,则是表达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了知己。这里的“哲兄”指的是明智的朋友,而“知梦草”则是指懂得《易经》中梦卦的意思的人。这表达了诗人对于知己的感激和珍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道路的感慨和反思。

第四句“欲从难弟听吹篪”,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兄弟情谊的珍视和赞美。这里的“难弟”指的是与自己同难共苦的弟弟,而“吹篪”则是指弹奏乐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兄弟之间的深厚友谊的赞美和珍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家庭亲情的重视和感激。

最后一句“便付一徽流水去,赏心应不负钟期”,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祝福。这里的“便付”指的是赠送,而“一徽流水”则是指一种珍贵的物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祝福和期许,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生活的信心和期待。整首诗通过对友情的表达和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理解和领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