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狩軿车六辔摧,娥皇遗庙俨江隈。
绣蟠日月双龙冕,翠嵌云霞九凤钗。
眉黯苍梧迷径袜,泪封斑竹锁妆台。
只怜父老犹存敬,伏腊称臣拨篆灰。
娥皇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娥皇庙》是元末明初诗人刘炳创作的一首诗,通过诗歌形式表达了对两位古代贤妃的敬仰与怀念之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贤妇的崇敬,也体现了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娥皇庙》的作者刘炳,生活在元末明初的一个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对他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诗人,刘炳的作品往往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性、道德和理想的思考。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诗歌原文及解析:诗中“南狩軿车六辔摧”描绘了一幅战争后的荒凉景象,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悲痛。“绣蟠日月双龙冕,翠嵌云霞九凤钗”则通过华丽的服饰和饰品来象征贤妃们的高贵身份和美好愿望。这些细节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形象的刻画,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最后两句“祗怜父老犹存敬,伏腊称臣拨篆灰”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贤妃的哀思,以及对这些美德的传承和尊重。
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贤妃的故事一直被传颂,如《汉武内传》中的王母娘娘与西王母的故事,以及舜帝与娥皇女英的传说,都展示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刘炳的这首诗虽然取材于历史,但更多地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再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念,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文学地位:刘炳的《娥皇庙》虽然是一首简短的诗,但它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体现了元末明初诗歌的风格特点,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研究元末明初诗歌的重要文本。
通过对《娥皇庙》及其相关历史的介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这不仅是对古代文学作品的一种回顾,也是对人类精神文化遗产的一种珍视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