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湘东

残暑侵陵困未苏,短篷闲倚欲长吁。
不闻更漏怜村僻,渐转星河见夜徂。
万里潇湘梧叶落,百年天地野航孤。
思莼剩有秋风兴,未卜归途是坦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泊湘东》:明韵悠扬,诗心未泯

《泊湘东》,这是明朝诗人潘希曾的一首传世七言律诗,其内容深沉而含蓄,意境辽阔而深远。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具体场景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与哲思的抒发,让人在阅读中体会到了岁月流转中的那份执着与哀愁。

诗的开篇“残暑侵陵困未苏,短篷闲倚欲长吁。”描绘了一幅初秋时分,炎热的暑气仍未消退,船儿停靠在岸边休息的画面。这里的“残暑”和“短篷”都透露出季节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构建了一个宁静却稍显落寞的场景。

接着的一句“不闻更漏怜村僻”,则转换了场景到深夜,更漏声声,夜深人静之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孤单和无助。这种孤独感并非源于外在环境的孤立,而是心灵深处的一种寂寞和无奈。

“渐转星河见夜徂”一句,则是对时间流逝的直接写照。星河渐移,夜色愈浓,似乎也在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历史的沧桑。诗人用这样的笔触,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悲怆与哀思。

最后两句“万里潇湘梧叶落,百年天地野航孤。”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这里不仅指代的是湘江边飘落的梧桐叶子,更隐喻了诗人自身命运的漂泊与孤独。而“百年天地野航孤”则表达了一种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省察,以及在茫茫大地上个体存在的渺小与孤独。

《泊湘东》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精细描摹,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情感,成为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