汹汹松涛合,潺潺竹溜分。
已怜寒夜入,况是客窗闻。
月黑乌号子,天高雁失群。
凄凉江海意,对酒正思君。
和萧用文寒夜闻风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索明代诗歌《和萧用文寒夜闻风之作》
在明初,江西泰和的刘崧,以一个普通的身份被卷入了政治的漩涡。他原是洪武三年科举中的一员,但因故遭贬,之后又被释放。十三年后,他被任命为国子司业,最终因病去世。尽管他在仕途上经历了起伏,但他的文学造诣却使他成为江西西江派的代表人物。
刘崧的诗作《和萧用文寒夜闻风之作》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寒冷夜晚听到风吹松涛与竹溜潺潺声的感受。诗中写道:“汹汹松涛合,潺潺竹溜分。已怜寒夜入,况是客窗闻”,这描绘了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深深的孤独感和对友人的思念。《和萧用文寒夜闻风之作》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也反映了他复杂的情感世界。
这首诗中,“月黑乌号子,天高雁失群”等句,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例如,“月黑”可能象征着夜晚的黑暗和无援,而“天高雁失群”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心中的迷茫和无助。
刘崧的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创作,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在今天看来,《和萧用文寒夜闻风之作》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是研究明代文学和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