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石华山遇雨

西候浮丘伯,东瞻石华峰。
林阴初歇马,云气已乘龙。
急雨沾崖谷,长风下桧松。
殷勤两仙女,持赠玉芙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石华山遇雨》是明代诗人刘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刘崧,江西泰和人,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字子高,号槎翁。他是江西西江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作品以清新、雅逸著称。
  1. 诗作原文
  • 西候浮丘伯,东瞻石华峰。
  • 林阴初歇马,云气已乘龙。
  • 急雨沾崖谷,长风下桧松。
  • 殷勤两仙女,持赠玉芙蓉。
  1. 诗意解析
  • 西候浮丘伯,东瞻石华峰:这句描绘了作者站在山巅远眺的景象,西边有浮丘伯,东方可见石华峰,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 林阴初歇马,云气已乘龙:诗人在林间小憩,看到云气缭绕如龙腾跃,给人以仙境般的感受。
  • 急雨沾崖谷,长风下桧松:突如其来的大雨打湿了山谷,而强劲的长风吹拂着桧松树苗,展现出自然界的力量与变幻无常。
  • 殷勤两仙女,持赠玉芙蓉:这里描写了两位热情的仙女赠送给诗人玉芙蓉的情景,象征着美好与纯洁。
  1. 艺术手法
  • 意境营造:《登石华山遇雨》通过细腻的描绘,构建了一个既有现实感又不失浪漫色彩的自然场景。诗中的“浮丘伯”、“石华峰”、“急雨”、“长风”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象征意义:诗中“急雨”和“长风”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暗含着生命的起伏和变迁,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

《登石华山遇雨》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还能从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