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胜寺再集儒林会

双林寂寂敞禅关,听法年年此日还。
蓬转几能同白社,浪游随处客青山。
群公合式乡闾外,诸子相推意气间。
醉里复从尘鞅去,淹留那得共僧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崇胜寺再集儒林会”是明代卢龙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作品的内容、文学价值和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1. 作品原文及其鉴赏
  • 诗歌结构特点:《崇胜寺再集儒林会》的格律严整,其押韵严谨,遵循古诗词的规范格式。全诗共四百八十五个字,分为十句,每句七个字,这种对称的结构和音节的节奏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 艺术手法与语言特色: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对崇胜寺的自然景观以及文人墨客活动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文化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向往。同时,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 主题思想:此诗不仅是对崇胜寺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作者对文人雅集文化的推崇。在古代文人眼中,能够聚集于一处品茶论道,交流心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崇胜寺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氛围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场所。这首诗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也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情。
  1. 作者简介
  • 卢龙云:作为明代的文人,卢龙云的作品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到的审美眼光。他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佳作,其中《崇胜寺再集儒林会》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佼佼者,也是研究明代诗歌不可忽略的重要文本。
  • 时代背景: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时期,文人阶层活跃,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卢龙云的创作不仅受到了时代的熏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观念。
  • 其他作品:除了《崇胜寺再集儒林会》,卢龙云还有其他多部作品传世。例如,有《春日游西山》、《秋夜山居》等诗作,这些作品同样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1. 作品影响
  • 文学地位:《崇胜寺再集儒林会》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展示了卢龙云卓越的诗歌创作才能,也为后人研究明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文化价值:这首诗歌在文化层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通过描写崇胜寺的文化氛围和文人雅集的场景,它传递了对传统文人生活的向往,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 教育意义:对于现代的教育而言,这首诗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教材,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古文的同时,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崇胜寺再集儒林会》是明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形式赢得了后世的赞誉,更以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影响了无数读者。阅读这样一部作品,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够从中汲取到对美好生活和高尚品德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