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寂寂敞禅关,听法年年此日还。
蓬转几能同白社,浪游随处客青山。
群公合式乡闾外,诸子相推意气间。
醉里复从尘鞅去,淹留那得共僧闲。
崇胜寺再次集会儒林会
双林寺的幽静空阔,敞开禅门迎接听法的众生。
蓬转几能同白社,浪游随处客青山。
群公合式乡闾外,诸子相推意气间。
醉里复从尘鞅去,淹留那得共僧闲。
注释:
崇胜寺: 又称崇圣寺、崇圣宫、崇教寺等,位于云南省大理市下关区太和村西1.5千米处的崇圣山上,为滇西地区规模宏伟,影响深远的著名佛教圣地之一。唐元和十年(815)由唐宣宗李忱敕建。
双林: 指双林寺,是大理国时期大理国主段思平为纪念其父南征时阵亡而建,初名“圣源寺”。
敞禅关: 敞开禅门,让众生来听佛说法。
听法年年此日还: 每年这一天都要来听佛法讲说。
蓬转几能同白社: 比喻自己像蓬草一样随风转动,不能与白社的人一同归隐。
浪游: 四处漫游。
青山: 指山青水秀的地方。此处泛指山林。
合式乡闾外: 符合乡里的规范要求。
诸子相推意气间: 诸子互相推重,意气风发。
尘鞅: 尘土飞扬,形容忙碌。
淹留: 停留。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崇胜寺和儒林会的诗歌,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儒林盛会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开阔,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首联“双林寺的幽静空阔,敞开禅门迎接听法的众生”描绘了双林寺的宁静祥和,以及人们在此聆听佛法的景象。
颔联“蓬转几能同白社,浪游随处客青山”则以自然景物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自己能够像蓬草一样随风转动,能够与白社的人一同归隐山林。
颈联“群公合式乡闾外,诸子相推意气间”进一步展现了儒林盛会的热闹场面。诗人通过描述儒士们相互推崇、意气风发的场面,表达了对这种高尚品德的敬佩之情。
尾联“醉里复从尘鞅去,淹留那得共僧闲”则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感慨。他感叹自己只能在酒醉之后才能摆脱世俗的羁绊,而真正的自由和宁静却难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