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屋还耕凿,田园半已荒。
云何邀上赏,遽尔启侵疆。
浪说方归马,真成复进狼。
苍生元不造,谋者自为臧。
《土酋四首有引·其三》是明末清初诗人卢龙云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①句:“比屋还耕凿,田园半已荒。” 表达了乡村生活的凋敝,农田被遗弃,无人耕作。这句诗通过“比屋”和“田园半已荒”描绘了一幅农村景象的萧条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困境的深切关注。
第②句:“云何邀上赏,遽尔启侵疆。” 反映了统治者的傲慢与无知,他们不尊重农民的辛勤劳作,反而轻易地挑起争端。这句诗通过“云何”和“遽尔”揭示了统治者的无理挑衅和轻率行动。
第③句:“浪说方归马,真成复进狼。” 表达了农民在统治者的压迫下,被迫放弃土地,如同被诱骗般地回归故土,但最终却遭到了更加残酷的对待,如同再次面临狼的威胁。
第④句:“苍生元不造,谋者自为臧。” 指出农民并非有意制造纷争,而是出于无奈。诗人认为,那些只顾自身利益的谋士才是真正的罪人,他们的自私导致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土酋四首有引·其三》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写、统治者行为的批判以及谋士角色的反思,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有力批判,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