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使君之泸州二首

喜闻皂盖新传命,休记明珠旧暗投。
未得鸣珂还帝里,且看建节出炎州。
行边露冕春盈野,公暇裁诗月满楼。
知有文章能谕蜀,依稀乘传赋西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石使君之泸州二首》是明代诗人卢龙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组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卢龙云,明代文学家,以诗文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1. 诗词原文
  • 送石使君之泸州二首其一:喜闻皂盖新传命,休记明珠旧暗投。未得鸣珂还帝里,且看建节出炎州。行边露冕春盈野,公暇裁诗月满楼。知有文章能谕蜀,依稀乘传赋西游。
  • 送周使君罢渝州归郢州别墅其二:君思郢上吟归去,故自渝南掷郡章。
  • 送朱教之姑苏二首其一:世变泾流杂渭波,逸民今喜出烟萝。
  1. 诗词鉴赏
  • 送石使君之泸州二首其一:这首诗通过赞美石使君的远大志向和即将到来的升迁,表达了对他前途的祝福。诗中“喜闻皂盖新传命”描绘了朝廷传来新的命令,而“休记明珠旧暗投”则表明石使君不再被忽视,而是得到了新的重用。“未得鸣珂还帝里,且看建节出炎州”中的鸣珂和建节,象征着石使君即将开始新的征程,也寓意着他的才华和能力将得到更大的展现。
  • 送周使君罢渝州归郢州别墅其二:此诗通过对周使君离开渝州回郢州的描写,表达了对他的不舍之情。诗中的“君思郢上吟归去”暗示了周使君在郢州的美好记忆,以及他对故乡的思念。“故自渝南掷郡章”则反映了周使君对过去仕途的回忆和告别。全诗流露出对周使君离去的哀伤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 送朱教之姑苏二首其一:这首诗通过描述朱教之离开故乡的情景,表达了对这位贤才的惜别之情。诗中的“世变泾流杂渭波”,描绘了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而“逸民今喜出烟萝”则展现了朱教之脱离尘世、追求自由的心境。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离人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的期待。
  1. 主题思想
  • 此诗主要表达了对官员升迁、离任的感慨以及对个人未来的期许和祝福。通过对两位官员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捕捉。
  1. 艺术手法
  • 对比与反衬:通过对比石使君的成功和周使君的离别,以及通过“未得”“已得”等字眼的使用,突出了两人命运的不同和各自的人生轨迹。
  • 情景交融: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行边露冕春盈野”),也有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如“君思郢上吟归去”),两者相互交融,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象征与隐喻:诗中的“渡泸”、“开济”、“武侯”等词汇,不仅指代具体的人物和事件,也隐含了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增加了诗歌的内涵深度。
  1. 创作背景
  • 明代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许多文人士大夫面临着国家的兴衰和个人的命运选择。卢龙云作为当时的重要文学家之一,其作品往往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现状。
  • 《送石使君之泸州二首》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氛围有关。通过对这两位官员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1. 后世影响
  • 《送石使君之泸州二首》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是卢龙云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明代文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反思和表达。
  •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卢龙云等人的作品启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表现技巧和思想内容。

《送石使君之泸州二首》是明代诗人卢龙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组诗,通过对两位官员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不同态度和选择。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