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宦何妨更典州,徵书指日下龙楼。
人情黯淡云和雨,世事浮沉春复秋。
莫以长途嗟疋马,已于游刃少全牛。
渡泸暗忆前朝事,开济能无念武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诗歌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具体分析,指出技巧并评价其艺术效果。
“远宦何妨更典州,徵书指日下龙楼”,意思是说:远离家乡的宦游生活,有什么妨害?不久就要被召入京城了,那诏书就指着这一天,直下龙庭。“远”字写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何妨”二字表现了他豁达大度的心态;“更”字说明他还有更高的追求,要继续努力。
“人情黯淡云和雨,世事浮沉春复秋”,“人情”指人世之情,“暗”、“浮”、“沉”等词描绘出人情世界的变幻莫测,与“云和雨”相比,突出了人情世界的暗淡。
“莫以长途嗟疋马,已于游刃少全牛”,“长途”是比喻仕途艰难,“嗟”是叹息的意思。这一句诗人劝慰友人不要因为路途遥远而感到沮丧,他已经在官场上锻炼得很熟练了。
“渡泸暗忆前朝事,开济能无念武侯?”,意思是说在渡口时想起过去的事情,想起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终开创了蜀汉江山。“渡泸”指的是渡过大渡河。“暗忆”指回想。“前朝事”指三国时期的历史。“开济”出自《后汉书·诸葛亮传》,“开”指北伐中原,“济”指平定南方。这里借指诸葛亮,也借指自己,说自己有才能,有抱负,能够像诸葛亮一样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也是一首怀古之作。首联写送别的地点,次联写离别的原因,颔联写离别后的感慨,颈联写对友人的劝慰,尾联写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友人的鼓励。
首联“远宦何妨更典州,征书指日下龙楼”,意思是说:远离家乡的宦游生活,有什么妨害?不久就要被召入京城了,那诏书就指着这一天,直下龙庭。首句用典。汉代张敞做京兆尹,曾推荐杜宣为益州太守。后来宣到任,因政绩显著被朝廷征召回京,张敞还为他饯行,并赠诗一首:“府事方将了,征书又报来。远官犹恨别,况乃在西阶。”(见《后汉书·张敞传》)“远宦”即远离家乡的宦游生活。这两句的意思是:你不必担忧远离家乡的宦游生活会妨害了你。次句用典。唐代诗人李白曾两次到过四川,第一次是开元三年(715)春天,第二次是天宝元年(742),他两次都写下了不少反映蜀地山水景物的诗篇。这两句的意思是:不久你就要被召入京城了,诏书马上就会下达。“何妨”二字表现出诗人豁达大度的心态;“更”字说明他还有更高的追求,要继续努力。
颔联“人情黯淡云和雨,世事浮沉春复秋”,意思是说:人世间人情的变化真是捉摸不定啊!这两句是对上联的具体解释。“人情”指人世之情。“暗”指阴暗不明;“浮”指轻飘浮躁。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人世间人情的变化真是捉摸不定啊!上句写人世人情的变化,下句写世事的变迁。“黯淡”、“浮沉”等词描绘出人情世界的变幻莫测。“云和雨”出自《列子·汤问》:“阳子之宋逆旅于景丘氏……及至舍已夕,闻雷声殷殷如钟鼓不绝……久立庭下,斋栗恐动……”“云和雨”在这里代指人世人情的变化。
颈联“莫以长途嗟疋马,已于游刃少全牛”,意思是说:不要因为旅途遥远而感到沮丧失望啊!你已经在官场上锻炼得很熟练了。这两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路途遥远而感到沮丧失望。“长途”是比喻仕途艰难。“嗟”是叹息的意思。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因为路途遥远而感到沮丧失望啊!“游刃”出自《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游刃”指在刀剑上运行,没有阻滞,比喻工作熟练。“少全”意为稍有成就。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你已经在官场上锻炼得很熟练了。
尾联“渡泸暗忆前朝事,开济能无念武侯?”意思是说:我想起了三国时代的历史故事来激励你啊!这两句是对尾联的具体解释。“渡泸”指的是渡过大渡河。“暗忆”指回想。“前朝事”指三国时期的历史。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想起了三国时代的历史故事来激励你。“开济”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终,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开济”即指北伐中原,平定南方。(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能无念武侯?”即能否怀念诸葛亮?(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想起了三国时代的历史故事来激励你。
赏析:
这首七律写得很有特色。其一,它一气呵成,中间没有转折,但句式灵活多变,音韵和谐流畅,给人以跌宕起伏之感;其二,它运用典故较多,却浑然一体,自然贴切,既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又避免了晦涩难懂之弊;其三,它善于化用诗句,使全诗充满了诗意;其四,它把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构思巧妙精当,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