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已入京睹饥民载道怅焉成感

畿南百里馀,托家在日边。
胡为多菜色,老稚强相牵。
困苦弥道周,流离满目前。
展转沟中瘠,感之涕泫然。
昊天何不吊,灾疹屡婴缠。
里巷寡完壁,日午厨未烟。
岂无郡邑吏,蒿目恤颠连。
岂不奉明诏,频烦事赈蠲。
谋朝不保夕,微生只暂延。
裘马千金子,银鞍白玉鞭。
意气倾燕市,斗酒美十千。
立马闻痛哭,时或投一钱。
所活宁有几,明惠不足宣。
仁人切痌瘝,造物苦无权。
谁当司燮理,密勿赞重玄。
旸雨尽时若,蒸黎获所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乙巳入京睹饥民载道怅焉成感》是明代诗人卢龙云创作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也体现了他深沉的情感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卢龙云的生平与作品均反映出他独特的文学理念和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卢龙云,字少从,广东南海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任马平知县、邯郸县令等职,后因直言进谏被贬至江西藩幕。尽管遭遇挫折,但他的文学成就却颇为显著。在贵州布政司参议任上,他还创作了《四留堂稿》、《谈诗类要》等著作。

《乙巳入京睹饥民载道怅焉成感》作为其代表作之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京城中饥民流离失所的情景。诗中,“畿南百里馀,托家在日边”两句,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氛围。紧接着的“胡为多菜色,老稚强相牵”则直接描写了灾民们因饥饿而面黄肌瘦的惨状,以及他们不得不相互搀扶的艰辛生活。

诗中的“困苦弥道周,流离满目前”等句,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当时人民苦难的同情。而“岂无郡邑吏,蒿目恤颠连”则揭示了一些地方官员对百姓疾苦的漠视,反映了作者对于政治冷漠的不满和失望。

《乙巳入京睹饥民载道怅焉成感》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更是一部反映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佳作。通过对饥民生活的细致描写和对官场腐败的深刻讽刺,卢龙云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乙巳入京睹饥民载道怅焉成感》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记录了明朝末年的社会现状和人民的苦难。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风貌,还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正义和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