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南百里馀,托家在日边。
胡为多菜色,老稚强相牵。
困苦弥道周,流离满目前。
展转沟中瘠,感之涕泫然。
昊天何不吊,灾疹屡婴缠。
里巷寡完壁,日午厨未烟。
岂无郡邑吏,蒿目恤颠连。
岂不奉明诏,频烦事赈蠲。
谋朝不保夕,微生只暂延。
裘马千金子,银鞍白玉鞭。
意气倾燕市,斗酒美十千。
立马闻痛哭,时或投一钱。
所活宁有几,明惠不足宣。
仁人切痌瘝,造物苦无权。
谁当司燮理,密勿赞重玄。
旸雨尽时若,蒸黎获所天。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顾炎武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诗句释义:
- 乙已入京睹饥民载道怅焉成感 - 乙已是农历年,入京是指进入首都北京。睹饥民载道,指看到饥民在路上行走。怅焉成感,指对此深感遗憾。
- 畿南百里馀,托家在日边 - 畿南指的是北京附近地区,一百多里。在日边,指家中人在京城。
- 胡为多菜色,老稚强相牵 - 胡为什么面色苍白,老少都被迫相互牵着走。
- 困苦弥道周,流离满目前 - 困苦无处不在,流离失所的人到处都是。
- 展转沟中瘠,感之涕泫然 - 辗转在沟壑之间,身体消瘦,内心感到悲伤,泪流满面。
- 昊天何不吊,灾疹屡婴缠 - 上天为什么不怜悯,灾害频繁地降临。
- 里巷寡完壁,日午厨未烟 - 邻里之间很少有完好的房子,中午做饭的厨房没有烟雾。
- 岂无郡邑吏,蒿目恤颠连 - 难道没有地方官,他们眼望苍生,忧虑百姓的困顿。
- 岂不奉明诏,频烦事赈蠲 - 难道不听从皇帝的命令,频频地赈济灾民。
- 谋朝不保夕,微生只暂延 - 谋划朝政,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自己只能暂时延命。
- 裘马千金子,银鞍白玉鞭 - 穿着华贵的衣服,骑在骏马上,享受着富贵的生活。
- 意气倾燕市,斗酒美十千 - 意气风发,在京城饮酒,酒价昂贵,一斗酒价值十千文钱。
- 立马闻痛哭,时或投一钱 - 听到有人痛哭,有时还会施舍给乞丐一些钱。
- 所活宁有几,明惠不足宣 - 能救助的人有多少呢,政府的恩惠宣传得不够广泛。
- 仁人切痌瘝,造物苦无权 - 仁者应当深切地体察人民的疾苦,然而造物主却似乎没有权力去干预。
- 谁当司燮理,密勿赞重玄 - 谁应该主管调解事务,在机密之地帮助制定政策。
- 旸雨尽时若,蒸黎获所天 - 天气晴朗雨露充沛,百姓得以获得丰收的喜悦。
赏析:
此诗通过对京师贫民生活的描写,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生动形象和比喻,如“胡为多菜色”形容贫民面色苍白,“流离满目前”描绘了人们四处流浪的情景。同时,诗歌中的对比手法也非常明显,如“胡为多菜色”与“意气倾燕市”形成鲜明对照,展现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此外,诗歌的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深沉,充分体现了顾炎武诗歌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