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
西河·乙丑秋日书怀 今古事。思量大抵如此。中原烽火未曾收,鼓鼙又起。 汉家版籍旧丹青,才余残剩山水。谁会我、凝望里。空弹几许清泪。冷风扑面入危楼,夕阳万里。醉中起舞发悲歌,吴钩光照衣袂。凭高漫把断槛倚。仗元龙、湖海豪气。恨不熊貔千骑。尽杀胡奴死。一快平生心头意。 注释: 1. 今古事:指古今的人事。 2. 思量大抵如此:思考着大概都是如此的情况。 3. 中原烽火未曾收
西河 · 乙丑秋日书怀 今古事。思量大抵如此。中原烽火未曾收,鼓鼙又起。 汉家版籍旧丹青,才余残剩山水。谁会我、凝望里。空弹几许清泪。冷风扑面入危楼,夕阳万里。醉中起舞发悲歌,吴钩光照衣袂。凭高漫把断槛倚。仗元龙、湖海豪气。恨不熊貔千骑。尽杀胡奴死。一快平生心头意。 【译文】 回想过去的岁月,世事如梦,感慨万千。中原的战火从未平息,战鼓再次响起。 汉朝的疆土,画卷上还留着那片曾经繁华的山水
【赏析】 《西河秋思》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首三句,写秋日景色。首句点明地点、时节,即“西河”,并点出时间是“壬午”。次句写秋日落晖。三句承前启后,写莲花欲谢,展冰奁,靓妆娇倚的情景。下片首三句,写江妃纤手弄金盆,波光夸漾霞绮,鱼濯锦,枫吟紫。接着写琉璃万顷红碎,魂消目醉竞商飙,铁笛横吹。最后写暝色入高楼,乾坤满眼憔悴。尾三句,写感叹征途、昃景难系。噫嘻吾今老矣
【注释】 西河、同吴廷韩由㟙山河还至历下亭:作者在济南时所作。㟙山,即章丘县的西山。 晚荷已尽,芦花翛然:指秋天来临了。 寒露后三日也:秋露过后第三天。 闲窗寂,不耐新愁卧病:形容心境凄凉,无心赏景,只好卧病。 相劝访秋行:互相劝勉去赏秋景。 红衣冷。薄霭不沾明镜:形容秋色凄迷,如霜降后的衣服一样寒冷;而薄雾笼罩在湖面上,如同没有阳光的镜子一样暗淡。 薄霭(ài):淡淡的云气。
诗句释义与译文 西河 重入都门,景物异昔,沧桑之变,乃复如斯,怆然赋此,用清真韵: - 西河:指的是今天的河南洛阳。古时称黄河以西的地区为西河。 - 重入都门:回到京城。重,又。 - 景物异昔:昔日的景色与现在大相径庭。 - 沧桑之变,乃复如斯:经历了时间的沧桑变迁,现在的景象又回到了从前。 - 怆然赋此:悲伤地写下这首诗。 - 用清真韵:使用周邦彦风格的词调(清真调)。 名胜地
诗句解析与译文 西河金阊佳丽图,次周清真韵 - 西河金阊: 指苏州(西河)和杭州(金阊门)。 - 佳丽图: 描绘美丽的景色或人物。 - 次周清真韵: 可能指的是南宋诗人周弼的《清真词》,这里的“次”表示模仿或追随。 译文:苏州(西河)和杭州(金阊门)的美丽图景,跟随着周弼的清真词风格。 佳丽地。 - 佳丽地: 形容一个地方美丽迷人。 译文:美丽的地方。 金阊韵事难记。 -
诗句翻译 1 西河寄席珍:西河,可能是指诗人的居住之地或他与席珍之间的某种联系。席珍可能是一位朋友或熟人。 2. 烽火盛,郁孤愁系孤艇:这里描述了一种战争或紧张的情况,"烽火"象征着战争或紧急状态,而"郁孤"和"愁系"则描绘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忧愁。"孤艇"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指他所乘坐的船。 3. 故人劝我下轻帆:故人可能指席珍或其他熟悉的朋友。"劝我下轻帆"意味着朋友们鼓励诗人放下重担
西河 江州琵琶 行复止、归舟尚滞沙际。 荻花瑟瑟夜江头,月明似水。 未归反作送归人,临风愁杀居士。 寻声问,幽寂地。 哀弦一曲谁理。 京华旧迹已茫然,铮铮又起。 相逢一样可怜生,天涯沦落憔悴。 萧娘暮洒老大泪。 感当时、司马情意。 漫拨数声无俚。 剩长歌、写恨孤亭凭吊,千载悠悠伤心事。 注释:西河:指《西河》曲,是白居易在江州时创作的一首琵琶曲。江州,即今江西九江市一带。 行复止:行走和停留。
【注释】 ①西河:指润州(今江苏镇江),唐时属江南西道节度使管辖。②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城西,相传是当年吴王孙权为抗金兵而建的行宫。③倚秋烟:形容金山上佛影朦胧。④乱鸦:乌鸦。⑤孤城:指润州的城门。⑥断芦岸:指长江边荒凉冷落的沙滩。⑦客情:旅人的情怀。⑧玉垒:即玉山,指润州的金山。⑨望中:远眺中。⑩蜃楼:传说中的海市蜃楼。⑪恃连船、飞渡千里:形容船只众多,来往如梭。⑫倦烟:指暮色四合,江面上的烟雾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基调;再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如“清”“无”“凝”等词,然后分析手法及表现效果,最后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西河春晴偕彭南陔吴雁山登照壁山佛阁”的意思是:春天天气晴朗,我和朋友彭南陔一起登上了照壁山佛阁。“西河”即西河郡,今河北省临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