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乍霁。
漏天景色清美。
岩峦无树可栖烟,翠屏凝紫。
出郊未惜马蹄遥,举鞭直上岿硊。
怀古意,登眺耳。
程番今又何地。
风云满眼几人歌,几人雪涕。
桑沧陵谷两无情,危栏讵忍长倚。
战场草、浅尘不起。
变青红、血痕初洗。
下瞰孤城井底。
笑井蛙、曾此跳梁,只在夕阳边,鹃声里。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基调;再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如“清”“无”“凝”等词,然后分析手法及表现效果,最后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西河春晴偕彭南陔吴雁山登照壁山佛阁”的意思是:春天天气晴朗,我和朋友彭南陔一起登上了照壁山佛阁。“西河”即西河郡,今河北省临漳县。“春晴”点明时间是春日晴朗之时。“偕彭南陔”表明与彭南陔一起。“吴雁山”为名,“山佛阁”为地点。“登照壁山佛阁”交代了活动场所。“春晴偕彭南陔吴雁山登照壁山佛阁”一句写诗人与友人登山游览的情景。

“春乍霁。漏天景色清美。岩峦无树可栖烟,翠屏凝紫。”的意思是:春天刚刚放晴,天气清明而美丽。没有树木可以栖息在山上,只有青山翠屏映着紫色。“春乍霁”,指春天刚刚放晴。“漏天”,指天空中漏下的阳光,这里指初春的天空。“清美”,指景色清新美好。“岩峦”,指高峻的山势。“无树可栖烟”意思是没有树木可以栖息在山上,只能远望青山翠屏。“翠屏凝紫”,意谓翠绿的屏风上笼罩着一抹紫色。

“出郊未惜马蹄遥,举鞭直上岿硊。”的意思是:走出郊外时并不惋惜马的蹄声遥远,举起手中的鞭子直向巍峨的山岭攀登。“出郊”,指走出城郊。“未惜”,犹言不吝惜。“马蹄”,指马的蹄声。“举鞭”,扬起手中的马鞭。“直上岿硊”,意谓举起马鞭直接向上攀登。“岿硊”,形容高大险峻的山峰。“怀古意”,意思是心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登眺”,意谓登高眺望。“程番今又何地?”意思是:如今的程番又在哪里呢?“程番”,古地名,这里借代程县一带,泛指南方的某地。“峥嵘岁月稠”,意思是指历史久远。“程番今又何地?”一句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怀,感叹时光流逝。

“风云满眼几人歌,几人雪涕。”的意思是:眼前所见都是风云变化的景象,有几个人在歌唱,有几个人在流泪。“风云”,喻指世事变幻无常。“几人歌”,意思是有几个人在歌唱。“几人雪涕”意思是有几个人在流泪,“雪涕”,意为流泪。这句写眼中所见之景,有悲喜交加之情。

“桑沧陵谷两无情,危栏讵忍长倚。”的意思是:桑田沧海变化不定,陵墓山谷同样无情,我怎能长时间凭栏而立。“桑沧”,指桑田和沧海的变化,比喻事物盛衰兴废。“陵谷”,指山陵和山谷。“两无情”,意谓桑田变海,陵谷变迁,一切都变得那么无情。“危阑”,指高高的栏杆。“讵忍长倚”,意思是哪能长时间凭栏而立呢?这句表达诗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

“战场草、浅尘不起。变青红、血痕初洗。”的意思是:战场上的草,上面浅浅的尘土都没有沾到,那些染血的痕迹刚被清洗过。“战场”,这里借指社会现实。“战场草”,比喻社会上的小人当道,使正义得不到伸张。“浅尘不起”,意思是上面的泥土没有沾到。“变青红”,指旧时的血迹变成青色或红色,这里用来形容经过清洗的旧事已不复存在。

“下瞰孤城井底。”的意思是:向下俯瞰那孤独凄凉的小城,就像井底一样。“下瞰”,向下俯瞰。“孤城”,单薄的城市。“井底”,比喻孤立渺小的城镇。这句写俯瞰小城,以衬托其孤独凄凉。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感。

“笑井蛙、曾此跳梁,只在夕阳边、鹃声里。”的意思是:嘲笑那些井底之蛙,他们曾在这里跳上跳下,现在只能在夕阳的余辉和杜鹃叫声中度过残生。“井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曾此跳梁”,意思是曾经在这里跳来跳去。这两句讽刺那些自鸣得意的人,也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之情。

【答案】

译文:

春天刚刚放晴,天气清明而美丽,没有树木可以栖息在山上只看见青山翠屏映着紫色,走出城郊时并不惋惜马的蹄声遥远,举起手中的鞭子直上巍峨的山岭。心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感叹时光流逝。眼前所见都是风云变化的景象,有几个人在歌唱,有几个人在流泪。桑田沧海变化不定,陵谷变迁,一切都变得那么无情,我怎能长时间凭栏而立。战场上的草,上面浅浅的尘土都没有沾到,那些染血的痕迹刚被清洗过,向下俯瞰那孤独凄凉的小城,就像井底一样。嘲笑那些井底之蛙,他们曾在这里跳上跳下,现在只能在夕阳的余辉和杜鹃叫声中度过残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