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南雪北千千里。
感公子、万金一纸。
开缄欲读,灯花剔了,又红添双蕊。
骨肉两飘蓬,秋风便、归装先治。
多应偪腊,到家期近,犹及看、早梅未。
怅望桥东学圃。
草堂寒、尘封杖几。
先君老友,惟翁健在,忍重来挥泪。
次第慰家人,定怜取、天涯游子。
娇痴剩有,外孙绕膝,挽须问事。
【注释】:
杨端木:即杨万里,字廷秀(一说字正仲)。陆游《杨端木墓志铭》:“端木公讳万里,字廷秀,其先蜀人也。……公既没,而遗集散佚无考。予为作传。”知外舅:对别人的妻子的称呼。陆游《杨先生墓志铭》:“余与端木公家有婚姻,故得通问。”陆游《书端木子寿诗后》:“端木公夫人姓王氏,名氏女,吴兴人也,嫁为公妇,生男三人。”南还:回到南方。喜而有作:高兴时写下这首诗。
【译文】:
瘴南雪北千千里。
感公子、万金一纸。
开缄欲读,灯花剔了,又红添双蕊。
骨肉两飘蓬,秋风便、归装先治。
多应偪腊,到家期近,犹及看、早梅未。
怅望桥东学圃。
草堂寒、尘封杖几。
先君老友,惟翁健在,忍重来挥泪。
次第慰家人,定怜取、天涯游子。
娇痴剩有,外孙绕膝,挽须问事。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友人杨端木写照之作。杨端木是作者的表弟。端木公于淳熙六年(1179年)十一月病逝,次年五月,其母携三子从江西南归故乡浙江江山(今属江西),诗人为之作此诗,表达了对杨端木及其母亲的深情思念和对其不幸遭遇的深深同情。全诗语言平实自然而又不失婉转细腻,情感真挚感人,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
首联“瘴南雪北千千里。”是说自己和杨端木相隔千里,分别处于湖南和江南,但都身处异地。“瘴南雪北”指湖南、广东一带;“千千里”是虚数,表示两地相距极远。“感公子、万金一纸”,意思是收到你送来的信,信中说你的家乡已经过了冬天,你的母亲要回来了,我很高兴。因为这是第一张你给我的信,所以特别珍惜它。“开缄欲读,灯花剔了,又红添双蕊”,意思是打开信封想读信,但是灯花却燃起来了,灯芯被烧焦了,然后又有新的灯花长出来,又变成红色。这里的灯花象征着希望和美好,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和家人的祝福和期望之情。
颔联“骨肉两飘蓬,秋风便、归装先治。”意思是兄弟俩虽然天各一方,但都是飘荡不定,现在秋天来了,应该赶快准备回家过年的事情了。这里“骨肉”指的是兄弟二人,“两飘蓬”则形容他们像蓬草一样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居所。“秋风便”是说秋风吹来的季节,也暗示着秋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人们需要加紧准备过冬的物品。“归装”指的是回家时要准备的衣服、鞋子等物品。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之情。
颈联“多应偪腊,到家期近,犹及看、早梅未。”意思是说估计今年冬天快到了,你们一家人应该快要回来了,这样我就有机会看到早开的梅花了。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回家的喜悦和期待之情。“逼腊”是指农历十二月,也就是冬天来临的时候,“犹及看”的意思是还有机会可以欣赏到美景。“早梅”指的是早开的梅花,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常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希望的降临。
尾联“怅望桥东学圃。”“怅望桥东学圃”的意思是站在桥的东边看着学圃的人。这里可能是作者自己居住的地方附近有一座桥,桥的东边有一片学圃,也许是作者的邻居或亲友在那里种菜养花的地方。“草堂寒、尘封杖几”意思是草堂里很冷清,尘土封住了手杖。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住所的寂寞和荒凉之感。“先君老友,惟翁健在,忍重来挥泪”意思是先君的朋友只有翁翁一个人健在,我不忍心再见到他流泪。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先人的怀念之情和对翁翁的敬重之意。
尾韵“次第慰家人,定怜取、天涯游子。”意思是慢慢地安慰家人吧,一定会可怜我的这个在外漂泊的游子。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关切和关爱之意。
整首诗语言平实自然而又不失婉转细腻,情感真挚感人,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