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凉侵被,朝来得晏眠。
江清收潦后,风劲挂帆前。
宿雨才如露,秋云不近天。
可能涓滴意,蓬勃起枯田。

【注释】

沔阳道中喜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为江陵县令时。沔阳,即今属湖北荆州地区一带的汉水北岸地带,古称沔州、汉阳郡。这首诗就是作者在沔阳县(今湖北省仙桃市)作官时的喜雨之作。

一枕凉侵被:诗人在梦中醒来,感到枕头上凉气袭人。一枕,枕头;凉侵被,指枕头冷。

朝来得晏眠:早晨睡得迟了,所以醒来得晚。晏,晚。

江清收潦后:雨水把江水冲得十分清澈。

风劲挂帆前:大风刮起,船帆迎着风张开。

宿雨才如露:夜里的雨刚停。宿雨,隔夜之雨,即昨夜的雨。

秋云不近天:秋天的云彩与天空很接近。秋云不近天,指天空中的云朵和秋日的天空连成一片。

可能涓滴意:意思是说,这点滴的春雨似乎都蕴含着一种深意。

蓬勃起枯田:春雨滋润了枯萎的土地,使其重新焕发生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贬谪期间所作。诗人在诗中描写了自己在汉阳道中看到细雨润物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界万物生长的美好祝愿。

首句“一枕凉侵被”,描绘了一个宁静、舒适的景象。诗人在夜深时分躺在床上,感觉到被子上的清凉之气。这里运用了触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方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次句“朝来得晏眠”,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晨曦初现时醒来的情景。这里用到了时间的变化,从夜到晨再到日出,形成了一个连贯的时间线条。同时,也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第三句“江清收潦后”,描绘了江水被雨水冲刷后的清澈景象。这里的“收潦”二字,既指雨水将江河里的积水冲走,又寓意着雨水的净化作用,使江水更加清澈明净。

接下来的“风劲挂帆前”,则通过描写大风吹拂的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这里的“挂帆”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船只在大风吹拂下扬帆前行的情景。

第五句“宿雨才如露”,以“宿雨”二字,暗示了昨夜的雨水刚刚停歇。这里的“如露”二字,既形容了雨水的清新,又暗示了雨水对大地的滋养作用。

第六句“秋云不近天”,则是对天空景色的描绘。这里的“不近天”三个字,既表现了秋云与天空的距离感,又表达了诗人对秋云与天空融为一体的向往之情。

最后一句“可能涓滴意”,以“涓滴”二字,形象地描绘了春雨滋润万物的景象。这里的“涓滴”二字,既指春雨如丝般细小,又寓意着春雨对大地的滋养作用,使枯萎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