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离别少典时所创作的一首送别诗。下面逐句解释: - "鸣榔伐鼓不曾停,月落津楼见晓星":这里用“鸣榔伐鼓”形象地描绘出送别的热闹场面,同时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夜晚的结束。“月落津楼见晓星”则描绘了随着月亮的落下,天边开始出现第一颗星星的景象,暗示着黎明的到来和新一天的开始。 - "芳草自分南北路,垂杨相送短长亭":这句诗通过描绘路边的芳草和垂柳,表达了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注释】凌风:乘着风势。一叶:一叶小舟。凫(fú)鸥:水鸟,这里指野鸭。小婢:女奴。依然:依旧。断流:水流中断。消尽:消磨尽。酒家楼:酒馆的楼房。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乘舟西行,来到枫泾后所见所感。开头二句写诗人乘舟顺流而下,船头凌风,一片孤舟正随江水漂流。“凌风”,是说船帆高张,顺风而行。“趁凫”(fú)鸥,是说船随江水漂游而去,仿佛在追逐凫鸥。“小婢”两句,是说女奴依旧侍候着诗人
【注释】 芦荻:芦苇。飐(zhǎn)雨凉:风中带雨,凉爽。历历:清晰可见的样子。西塘:地名。枫泾:水名。潇湘:即湖南,这里借指洞庭湖一带。鸦背西来:夕阳在乌鸦背上斜照。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由西塘赴枫泾途中,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全诗写景抒情并举,景物描写细腻生动,语言优美流畅,是一幅生动传神的山水画卷。前半首写途中所见之景,后半首抒旅途感受。 第一句“芦荻”点出季节,秋天
诗句原文: 半帘小桁压窗纱,屋角棠梨影被遮。 最是一梢春未透,午阴轻罩半开花。 译文: 半帘小桁压着窗纱,屋角的棠梨花影被遮挡。 最是那一树春天还未完全绽放,午后的阳光轻柔地覆盖着半开的花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首句“半帘小桁压窗纱”,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窗户上薄薄的纱帘比作一道半帘,给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感觉。接下来
已收帘幕换承尘,一色窗栊认却真。 为有对门垂柳树,绿阴曾罩舣船人。 注释:收起了帘幕更换了窗棂,一切都变得清晰可见。因为对面的邻居有一棵垂柳树,所以窗前也长满了绿色柳荫。曾经在那里停泊过船只。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感慨。诗中通过对比现在与过去的不同,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同时,诗人还通过回忆过去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自己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世界
注释:春天的江水泛起了涟漪,想起了旧时的情意。这感情已经随着岁月消逝,就像梦境一样难以捉摸。曾经在青楼中与她相遇,那时的红颜如花似玉,如今却已全部凋零。岁月流逝,我独自漂泊在江湖之上,越觉得人生可恨可叹。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对过去情感的回忆和感慨人生的诗。诗人通过对春天江水的描绘,引出对过去情爱的追忆,感叹时光荏苒,昔日的美好如同梦境般难以捉摸。接着,诗人通过青楼往事与红颜尽散的对比
【注释】 由拳:即蓟州,今天津市蓟县。津亭:古时设在水陆要道的亭台。 幽州:古郡名,今北京市及河北、辽宁一带。 冀北:指河北省北部。 淮南:指安徽境内淮河以南地区。 太行山高日欲斜:太行山在河北西部,为五岳之一。 候骑:侦察敌情的骑兵。千屯:一千个哨所。觱篥: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奏琵琶:演奏琵琶。明驼一队奏琵琶:指商贩船队。 上谷使者:指蓟州的使者。与君厚:与你交情深厚。 辕门
鸣榔伐鼓不曾停,月落津楼见晓星。 芳草自分南北路,垂杨相送短长亭。 歌残银烛愁难别,劝尽金壶醉未醒。 岂为燕台师郭隗,一时客去感飘零
芦荻风多飐雨凉,渔村历历似潇湘。 波涛十里横塘路,鸦背西来带夕阳。
凌风一叶趁凫鸥,小婢依然为断流。 消尽客怀何处好,水荭花外酒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