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手法和语言特色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买陂塘 南下洼有女郎坟一,短碑三尺,艳名香冢。红颜未识,绿草犹芳,春暮徘徊,怃焉成调”,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词,全诗共五句。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高阳台:这是词牌名,表示这首词的格律要求。 2. 浣纱:指女子洗去衣服上的丝线,这里特指女子在河边洗衣服的场景。 3. 濯锦坊空:濯锦坊,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成都市,因盛产锦绣而得名。空,意指空寂无人。 4. 湔裙节近:湔裙节,即端午节,古人有在这一天洗涤衣物的传统习俗。 5. 娟娟:形容女子容貌清秀美丽。 6.
瑞鹤仙影 梅影 【解析】 1. 逐句释义: - 第一句:“影儿瘦极”:形容月光或雪的形态,瘦长且清冷。 - 第二句:“高楼畔,凭他午夜吹笛。”:描述了一个人在高楼旁边,静静地听着半夜里吹笛的声音。 - 第三句:“绮窗淡伫,前身恍见,者般寒寂。”:窗户装饰华丽却显得有些寂寞,仿佛能回忆起过去的某个场景。 - 第四句:“春人悄立,替伊点宫妆粉额。”:春天的人静静站立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忆旧游:思念过去的游历经历,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2. 题红:用红色笔书写诗词,通常指在书信中写诗留念。 3. 正闲情搦管:正在闲暇时拿起笔来挥洒情感。 4. 试手簪花:试着用笔蘸上墨,尝试着给花儿装饰。 5. 刻月摹风:模仿月亮的形状和风的动作
玲珑四犯 栏影 凉月西斜,拓卐字疏疏,飞白低认。 半掩回廊,何似晓来平正。 刚是侧倚春人,只里外、两边谁省。 靠粉墙、送得灯来,端的玉钩愁损。 矮枝红叶疑飘尽,渐周遮翠桐移近。 重重不碍弓鞋步,无奈玲珑难凭。 围著水上红桥,浸入双行凄冷。 问碧城多远,应一样朦胧影。 译文: 凉月西斜,月光下,月亮形状如卍字形,清晰可见。我半掩着回廊,与明月对视,却感觉与平时不同,好像刚刚才经过
【注释】 1. 真珠帘:用珍珠串成的门帘。 2. 闲庭院:幽静的庭院。 3. 湘帘:一种薄纱制成的帘子。 4. 茜罗裙:深红色的裙子。 5. 纤纤手揭:纤纤的手指揭开了红烛。 6. 一线纹销茵毯:指红烛燃尽,地毯上留下了烧痕。 7. 犀钩半上:犀牛角制的发饰已经插了一半。 8. 绣榻铺成清簟:绣花的床铺铺成了凉席。 9. 额上片云来:额头上的一片云彩飘来。 10. 蓦丝丝都暗:蓦然间,一阵风吹来
湘江静,帆影斜。 整斜青草渡头,隐还明惯穿芳树。 才低一水,旋高半岭,便东风无主。 幅幅有斜阳,只篷背阴睛难据。 冥蒙片席,销魂黯然,依前认月中误。 峭远湾,欹断浦,更沙堤半身遮住。 鱼庄映黑,鸥邻罩碧;又无声虚度。 掩了玉人楼,人初醒,错疑天暮。 看看到也,霎时不见,春江细雨。 注释: 1. 湘江静:湘江水面平静。 2. 帆影斜:船帆的影子斜斜地映在江面上。 3. 整斜青草渡
【诗句释义】 - “珠帘半卷,乌衣归未,望穿双眼。” - 珍珠般晶莹的窗帘微微拉开,那些身穿黑色官袍的人是否已经归来?我望穿双眼,期待他们的归来。 - “软语东风,香约盼伊重践。” - 春风温柔的话语和香气的承诺让我期待再次见到她。 - “莫应也似江南路,误入卢家庭院。” - 就像误入了江南小路一样,误入了卢家的庭院。 - “记飘零尽了,六朝金粉,梦儿寻遍。” - 记得曾经的繁华都已经逝去
垂杨 柳影 春季的杨柳如黛眉般婉约,似乎在低语,镜中依旧依恋。 暮色中的杨柳千条百缕,只愁难将花骢系住。 楼窗无缝,深深闭上,再次见到她腰儿微眠起。 更无聊、和月迷离,书写汉宫人字。 还向长亭旖旎,又青眼细看,别筵杯底。 也学销魂,渡头摇得斜阳腻。 孤帆才近隋堤尾,便遮抹、缕丝痕翠。 添些落絮,疏烟如梦里。 译文: 春天的杨柳像女子的眉毛一样柔美,仿佛含情脉脉地低语着。 当黄昏来临时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夕阳: 描述日落时分的景象,通常带有哀愁或美丽的色彩。 2. 界青天、高柳依恋斜阳,哀蝉乱响残阳: 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画面,天空是青色的,高高的柳树枝条在斜阳下显得格外美丽,但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哀愁。哀蝉的声音在夕阳下显得杂乱无章,增添了一份凄凉之感。 3. 只塔顶疏钟,旗亭画角,替写微茫: 描述了远处的塔上传来稀疏的钟声,旗亭中传来悠扬的画角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