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鹊应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薄晚寒闺,轻盈弱质,井水心情自守。" - "薄晚":指傍晚时分,天色渐晚。 - "寒闺":形容女子所在的简陋住所,也暗示着孤独和清冷的环境。 - "轻盈弱质":形容女子体态轻盈,但同时暗示了她的脆弱和无助。 - "井水心情自守":比喻内心平静而坚定,不受外界影响,坚守着自己的内心信念。 2. "触目惊心,栋折榱崩,何恤玉颜消瘦。" - "触目惊心"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呈:赠送。冯庵先生:即冯延巳,五代时期著名词人,字正中,广陵人(今江苏扬州人)。有《阳和集》。兼:赠与。季兰妹:作者的妹妹。绛帷:红色的帷帐,代指闺房。预从游:提前跟随学习或游玩。长日书声知可惜:漫长的时光里听到读书的声音,令人感到可惜。难由:难以通过。淮水东流身上舟:淮水向东流淌,就像自己随着水流漂浮。身上舟:随水流漂泊的意思。掩卷还应相忆否:收起书本的时候
这首诗是苏轼在重阳节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下是逐句释义: 第一句 “秋深风渐紧,虫生应和,唧唧透窗纱。” - 注释:“秋深”表示秋天已深,天气转凉;“风渐紧”描绘了秋风逐渐变得强劲;“虫生应和”指的是蟋蟀开始鸣叫;“唧唧”形容蟋蟀的叫声。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声音,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 第二句 “异乡佳节至,何处登高
【译文】 锦瑟华年怯蕴真,竹枝词卷伴吟身。 为惜分阴勤点缀、肯因循。 说法欲敲如意碎,遣愁时劈锦笺新。 银字诗成新曲妙、和阳春。 【赏析】 《摊破浣溪沙·题冯盦枝词》是宋代词人黄裳所作的一首词。上片以写景起,下片则以写情终。词中描绘了作者对人生、自然以及艺术的独特见解,表达了他对于美好事物执着追求的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人生的深刻体悟。 首句“锦瑟华年怯蕴真”,意指在青春时期
【注释】 1、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唐教坊曲,本为宫调名,后用为词调名。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2、忆堂子巷小楼:回忆堂子里的旧居。 3、钟山:南京的别称。 4、传卮(zhī):酒器,古代盛酒的器具,形似漏斗,有柄,柄上端有环,可以系带。这里指酒杯。 5、檐前风絮飞:屋檐上的风吹动飘落的柳絮。 6、元鸟归时人未归:大雁南飞的时候,我还没有回来。 【赏析】
西河 江州琵琶 行复止、归舟尚滞沙际。 荻花瑟瑟夜江头,月明似水。 未归反作送归人,临风愁杀居士。 寻声问,幽寂地。 哀弦一曲谁理。 京华旧迹已茫然,铮铮又起。 相逢一样可怜生,天涯沦落憔悴。 萧娘暮洒老大泪。 感当时、司马情意。 漫拨数声无俚。 剩长歌、写恨孤亭凭吊,千载悠悠伤心事。 注释:西河:指《西河》曲,是白居易在江州时创作的一首琵琶曲。江州,即今江西九江市一带。 行复止:行走和停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浪淘沙·虬髯客传》。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越国意扬扬,(译文:越国的野心勃勃。) 不惜红妆,(译文:不惜浪费自己的妆饰。) 剧令深夜出严装,(译文:在半夜时分突然打扮起来。) 蹀躞叩门茅店里,(译文:轻敲着门,来到茅草屋里。) 颜色仓皇,(译文:显得非常慌张。) 慧眼识三郎,(译文:有智慧的眼睛认出了这位英雄。) 委地青长,(译文:他倒在地上
临江仙 屋上斜阳墙上草,晚来相映清幽。小窗频倚独凝眸。角声欲断,呜咽总添愁。双鲤不来音信杳,恼人欲说还休。春秋佳日去难留。离情一缕,随水去悠悠。 注释 1. 屋上斜阳墙上草:屋上,指屋顶;斜阳,阳光从西面照射;墙上草,形容墙头的草随风轻摆。 2. 晚来相映清幽:傍晚时分,阳光与草相互映衬,显得格外清新宁静。 3. 小窗频倚独凝眸:站在小窗前,频频倚靠着窗户凝望远方。 4. 角声欲断
【诗句释义】 凤凰台上忆吹箫 忆菊花 枫冷吴江,雁飞南浦,家家黄叶堆门。 听暮砧声急,日已黄昏。 记忆当时三径,尽飘零、松菊犹存。 荒城里、止看摇落,未见花繁。 销魂。 故乡此际,佳节醉西园,篱畔芳樽。 念秋光狼藉,安得移根。 屈指重阳将近,思往事、杳杳无痕。 伤情处,但看鸦飞,水绕孤村。 【译文】 凤凰台上回忆起吹箫的情景,想起菊花的芳香。 枫叶在寒冷中飘落在吴江,大雁飞向南方的水边
浪淘沙 悼晚翠。其夫号晚翠 报国志难酬。 碧血谁收。 箧中遗稿自千秋。 注释:浪淘沙,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悼晚翠,哀悼晚翠,这里指妻子。她的丈夫叫晚翠。报国志难酬,报效国家的愿望难以实现。碧血谁收,谁能够收回那染满血迹的宝剑。箧中遗稿自千秋,她留下的诗稿将会流传千古。注释:遗稿,指妻子留下的诗稿。千秋,千年,代指长久。云暗江头,天色昏暗,仿佛江面上飘着乌云。锦绣佛妆楼,华丽的佛像装饰的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