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蛟石行有序

清宛堂前三丈石,出自他山始何日。
洞庭波底一潜蛟,舞馀幽壑离窟宅。
已化贞坚状独奇,舞态犹存未异昔。
不与青州怪并来,岂藉神人驱始得。
鉴赏曾经巨笔铭,先朝真迹自堪凭。
雷雨乍闻恐变化,风云如待欲飞腾。
何缘异代相传久,呵护应知属地灵。
倚槛不堪残秀萼,垂阴犹复绕朱藤。
丈人夙昔曾见梦,何如友谊今逾重。
笏袍亦类米家虔,表异真过灵璧贡。
长许高人入咏觞,更与词林侈歌颂。
平泉不羡赞皇居,叱羊浪说金华洞。
兴废由来自有时,灵光独在此为宜。
主人自昔多奇尚,神物于今却遇知。
屡经险阨终难易,岂因权力可潜移。
将军台榭逢新主,学士祯祥再见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舞蛟石行有序”是明代诗人卢龙云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卢龙云,明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舞蛟石行有序》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造诣。该诗创作于明代,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深刻描绘。卢龙云通过自己的笔触,将自然景物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2. 作品原文:清宛堂前三丈石,出自他山始何日。洞庭波底一潜蛟,舞馀幽壑离窟宅。已化贞坚状独奇,舞态犹存未异昔。不与青州怪并来,岂藉神人驱始得。
  3. 诗歌鉴赏:《舞蛟石行有序》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文化传承。通过对石头、蛟龙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命、自然和宇宙规律的理解和尊重。诗中的“已化贞坚状独奇”,展现了一种超越常人的审美追求和对高尚品格的崇尚。“舞态犹存未异昔”则揭示了自然界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无常的本质。而“不与青州怪并来,岂藉神人驱始得”则反映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的追求。
  4. 艺术特色:《舞蛟石行有序》以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营造了一种空灵、神秘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如将石头比作“清宛堂前”的三丈石,将蛟鱼比作“洞庭波底”的潜蛟,这些都增加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使得诗歌不仅仅是一幅画面,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舞蛟石行有序》不仅是卢龙云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刻的哲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