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将奇策谒重瞳,却醉秋霜入橘中。
绿发岂随沧海变,素衣曾拂洛尘空。
清高堪并吴门隐,骚赋原推楚客工。
闻说卧游多胜事,扁舟还忆五湖东。
寿景山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景山人》是明代诗人薛始亨创作的七言律诗。在探讨这首诗之前,了解其背景与作者的生平至关重要,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
薛始亨(1567-1634年),字仲咸,号吉岩,江苏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他生于一个文学世家,其父薛蕙是明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和政治家。《寿景山人》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作品本身以及历史资料来看,这首诗应是在明末清初时期所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及文人的生活状态。
《寿景山人》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不将奇筴谒重瞳”意指不以世俗之见去迎合权贵,而是保持自己的清高和独立;“却醉秋霜入橘中”则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橘叶被秋霜覆盖,诗人沉醉于这种景象中。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诗中的“清高堪并吴门隐,骚赋原推楚客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崇尚。他认为清高的品格堪比吴地的隐士,而自己的创作才华则源自楚人的骚体赋。这表明薛始亨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还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
《寿景山人》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风貌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从而更深入地探索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