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始亨
注释: 九月:秋季,九月是深秋的季节。 岭霜高:山岭上的霜很浓。高:指高耸。 乡心正郁陶:乡愁的心情正苦闷难解。郁陶:忧愁的样子。 贺监:贺知章,唐代诗人。 子期操:古代琴曲《高山流水》的第二段。 雁语连归路:大雁在秋天飞向南方,所以人们说“雁书传信”。这里借指书信。 猿啼近客舠:猿猴叫得声音凄切而哀婉,好像是在给远行的客人送行。舠:小舟。 縕:丝织品。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深秋时节
诗句释义与赏析: 石城乐 - 向夕寒风急:傍晚时分,天气渐冷,寒风也变得异常猛烈。"向夕"指的是傍晚或黄昏时分,"寒风"和"急"都传达了一种寒冷且迅速的感觉,描绘了一幅冬日傍晚的凄凉画面。 - 城边细雨过:细雨开始飘落,落在城墙边缘。"细雨过"形容雨丝细微,可能还带着凉意,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 - 洞房留上客:客人被留下,在洞房中。这里可能暗示主人家中有客人,需要招待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古诗。下面是逐句的详细释义: 首句:“晓入东溪” 注释: “晓”指的是早晨,“东溪”指的可能是诗人居住地附近的一条小溪。这里表达了诗人清晨进入东溪的情景。 赏析: 这一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次句:“清溪闻诵经” 注释: “诵经”在这里可能是指僧侣念诵经文,或者诗人听见僧人在溪边念诵佛经的声音。 赏析:
【解析】 题干“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注意把握题目所给的五条要求。 第一,理解诗意。这是一首咏梅诗,诗人以景起兴,借景言情。开头两句写景,写景中又蕴含着诗人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中间四句是诗人的直接抒情。“夫子谈山水,四筵倾耳听”,写自己对友人谈论山水之事的专注倾听
【注释】 1. 驱车辞上国:指告别京都。上国,京城,这里指京都长安。 2. 渡海觐庭闱:指渡海去拜见皇帝的朝廷。庭闱,皇宫。 3. 二月祥风至:指春天二月和煦的春风吹来。 4. 孤帆背雁飞:孤舟上的帆影在船后渐行渐远,好像一只只大雁正从天空中飞过一样。 5. 政清驯卉服:政事清廉,人民驯服,国家安定。驯,驯服、顺从。 6. 禄养着莱衣:俸禄养活一家人。禄养,供养。着,穿着。莱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岁晏沧江上,闻君新拜官。 - 岁晏:岁末,指年末。 - 沧江:沧,深蓝或青色;江,指长江。 - 新拜官:刚刚上任的新官职。 - 译文:年底时在长江边听到你刚刚担任新的官职。 2. 容台周礼乐,画省汉衣冠。 - 容台:古代的台名,这里可能是一个比喻,表示一种场所或者平台。 - 周礼乐:遵循周公制定的礼仪和音乐。 - 画省
注释: - 夜合庭前馥,佳人掩袂歌。 夜合花香气四溢,美丽的女子轻掩着衣袖歌唱。 - 幽香为谁媚,弱态不胜罗。 夜合花的香气吸引着谁?美丽女子娇柔的姿态难以承受罗衣的束缚。 - 就枕连宵永,开轩畏露多。 她整夜依偎在枕上,连宵达旦,怕露水沾湿衣服。 - 盈盈华烛泪,催尽盛年过。 明亮的烛光映照出她的泪珠,青春被这滴泪消磨殆尽。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描绘了一位闺阁女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赠温觉斯先辈 夫子富九丘,平生万里游。 江湖杯杓健,风雨笔床秋。 黑齿迎藜杖,文身笑蒯缑。 名山题咏处,白首兴悠悠。 【译文】 我送你一幅画,画的是您: 先生富有才学,一生游历四方。 江湖水波浩渺,您却游刃有余; 风雨交加,笔耕不辍,岁月如秋。 您有一颗黑牙,拄着藜杖,精神矍铄; 您的身上还有文身之痕,笑谈世事,洒脱自如。 你在名山大川留下诗篇,白发苍苍,心潮澎湃。 赏析:
毛子霞过山中相别 草间来结驷,斜日照前津。 换米留官长,披蓑揖故人。 百年生死泪,四海弟兄亲。 别后加餐饭,无令白发新。 【注释】 - 《诗经·秦风》有“车既覆,马既騑”,毛子霞即毛公亮,唐代官员,以直言敢谏著称。 - 结驷:指古代贵族出行时随从的四匹马拉的车,这里用来形容毛公亮的车队。 - 斜阳:指夕阳。 - 换米:指换取粮食。 - 官长:指长官。 - 披蓑:指穿着蓑衣
诗句逐句释义 1. 岩上人庵玩月:在山岩石上的寺庙中赏月。 2. 钟罢月已上:当钟声响起时,月亮已经升起。 3. 僧扉向月开:僧人的庙门朝向月亮开启。 4. 天际微云净:天空中的薄云已经消散。 5. 风前晚汐来:夜晚的潮水来临,伴随着风声。 6. 扫石对趺坐:清扫石头,然后坐在一块石头上盘腿打坐。 7. 灭烛临高台:熄灭蜡烛,走到较高的平台上。 8. 好添筇笠影:好让拄杖和斗笠的影子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