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谈山水,四筵倾耳听。
况复扶藜杖,当年采茯苓。
披衣谢逋客,长啸入青冥。
今夕人间月,梅花笑独醒。

【解析】

题干“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注意把握题目所给的五条要求。

第一,理解诗意。这是一首咏梅诗,诗人以景起兴,借景言情。开头两句写景,写景中又蕴含着诗人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中间四句是诗人的直接抒情。“夫子谈山水,四筵倾耳听”,写自己对友人谈论山水之事的专注倾听;“况复扶藜杖,当年采茯苓。”写自己年老体弱,但依然拄杖登山,采药治病。这两句是说,我虽然已经年老,但我依然拄着拐杖,登上高山,去寻找那些名山大川,去采撷一些珍贵的药材。“披衣谢逋客,长啸入青冥。”写诗人在欣赏美景之后,拂去身上的尘埃,向隐居山林的客人表示敬意后,就带着满腹的激情,仰首长啸,进入那无边无际、高旷深邃的天宇中去。这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兴奋与激动。最后两句是写诗人独自赏月的情景。“今夕人间月,梅花笑独醒。”意思是说,今夜天上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你却因为独酌梅花下而酒醉不醒。

第二,体会意境。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观赏罗浮名胜、欣赏自然美景后,心情舒畅、神清气爽的情景。诗中没有出现具体景物,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清新脱俗、超然物外的意境。

第三,分析技巧。这首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夫子谈山水”,把山川草木人格化;“梅花笑独醒”,把梅花赋予人的情感。

【答案】

(1)译文:

您在座上谈论着罗浮的山水风光,我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况且我又拄着拐杖,回到家乡来采摘茯苓。您穿着衣服向隐士致意,我则长啸着进入苍茫的宇宙。今晚人间只有明月,可我却因为独斟梅花下而酒醉不醒。

(2)注释:

①景二席:指王十朋的堂名,“景二”是他的字。②夫子:古代男子美称。③四筵:指王十朋宴请朋友的堂上。倾耳听:形容非常聚精会神。④扶藜杖:拄着木棍的拐杖。⑤逋客:指隐士。谢:辞别。⑥青冥:指天。⑦今夕:今夜。人间月:指明亮的月光。⑧梅花:这里指梅花酒。⑨独醒:独自饮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