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贞女桥

贞女高踪方万古,石桥功德亦难酬。
年深庙祀何人问,日落墟烟故老讴。
银汉影横秋寂寂,华畿路断水悠悠。
只今多少鸣驺过,翻笑空闺甘白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龙江贞女桥》是明代诗人薛始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述了贞女吴妙静为纪念其夫而建的贞女桥及其背后的故事。下面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介绍文学作品《龙江贞女桥》:

  1. 历史背景
  • 贞女桥,又名老女桥,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跨越白鹤滩,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由吴妙静出资建造,用以纪念其夫李氏子在龙江河中遇难的悲剧。
  • 贞女吴妙静是一位宋高宗朝的助教,她的丈夫南金无后,因此她许配给新会人李氏子。然而,李氏子不幸溺水身亡,吴妙静发誓不再嫁人,并以嫁资建起了这座五孔石桥,以纪念其亡夫。
  1. 文学形式
  • 《龙江贞女桥》是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色和风格。诗中描绘了贞女桥的壮丽景象以及它在当地的历史文化意义,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贞洁美德的尊重和推崇。
  • 诗歌通过对贞女桥的描述,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以及对贞洁精神的赞美。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的文人对于民间传说、历史遗迹的记述和评价,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1. 艺术特色
  • 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将读者带入一个关于爱与牺牲的故事之中。这种艺术手法使得《龙江贞女桥》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 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丰富多样,如“银汉影横秋寂寂”等,都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龙江贞女桥》作为一首七言律诗,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而且在艺术上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文学传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