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寄百谷先生苕上

秋尽江干雁影低,怀人只隔乱峰西。
生憎流水为衣带,却笑浮云学马蹄。
霜下晓枫红历历,烟中寒柳碧凄凄。
相期不共钱塘月,空负扁舟下霅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明寄百谷先生苕上》是明代诗人钱希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秋尽江干雁影低,
    怀人只隔乱峰西。
    生憎流水为衣带,
    却笑浮云学马蹄。
    霜下晓枫红历历,
    烟中寒柳碧凄凄。
    相期不共钱塘月,
    空负扁舟下霅溪。

  2. 诗歌解析

  • 主题与意境:《四明寄百谷先生苕上》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友情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如霜下的枫叶、烟中的柳树,以及流水和浮云的象征,传达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述,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
  • 语言特色:钱希言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流水比作“衣带”,将浮云比作“马蹄”,这些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诗句中还穿插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哲思,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还蕴含了深厚的哲理意义。
  1. 作品赏析
  • 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人生、友情和自然美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更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
  1. 创作背景
  • 钱希言生活在明朝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们活跃在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钱希言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四明寄百谷先生苕上》就是其中之一。这首诗的创作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氛围和个人情感经历的影响,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

《四明寄百谷先生苕上》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自然美的诗篇,还是一部蕴含深厚哲理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